4月5日,记者从合肥供电公司获悉,合肥通过技术创新,在全省范围内首次应用第四类旁路带电作业方式,为电网成功完成“心脏搭桥”手术,升级城市供电线路,进一步提升区域用电可靠性。
首次应用第四类旁路带电作业
4月3日,在瑶海区王岗路,8台大型黄色绝缘斗臂车排列于道路两侧。十几位带电作业人员分为两人一组,登上近10米高空中的8个不同绝缘斗内进行操作,地面上的十几位工作人员配合完成安全监护。
合肥供电公司在全省范围内首次应用第四类旁路带电作业方式,展开110千伏龙岗路变电站10千伏华凌锦苑所32线路的升级改造工作,进一步提升区域供电可靠性,确保广大市民今夏用上更放心电。
10千伏华凌锦苑所32线路服务华凌锦苑小区、合肥公交集团有限公司等用户,由于负荷增速较快,线路在用电高峰期无法充分满足用电需求,必须在今夏前进行升级改造。
“如采用传统方式开展改造,需停电6小时以上,对周边居民及企业单位等影响较大。经过多次现场勘查,最终决定在全省首次应用第四类旁路带电作业方式,进行线路迭代升级。”合肥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专责朱方方介绍。
本次线路升级改造工作难度较大,计划分四个阶段开展。其中,第一阶段通过带电作业方式,完成柔性电缆敷设、带电线路遮蔽等准备工作;第二阶段加装800米柔性电缆、2台移动环网柜车等装置,组成临时供电系统,持续对用户进行供电,再将原供电线路断开;第三阶段对2800多米长旧线路进行集中改造,同时新装配电自动化柱上开关等设备;第四阶段拆除柔性电缆等设备,线路恢复运行。
最终,升级改造施工顺利完成,合肥供电公司全过程总计投入带电作业、检修等专业工作人员近百人,节约停电时户数约72时•户。
推动双臂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应用保电
合肥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工作负责人张作盛介绍表示,第四类旁路带电作业,是一种电力技术创新,通俗理解相当于为电网做“心脏搭桥”手术,通过加装新型装置,组成临时供电系统,改造线路形成无电检修区域,保障施工时对周边居民用电“零影响”。
升级后的线路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负荷供应能力达原先2倍以上。线路同时具备自愈型配电自动化功能,和传统配电自动化系统相比,故障判断全过程无需人工辅助,故障定位更精准,非故障范围内电力用户基本实现“零感知”。
城市发展,可靠电力是不可或缺的引擎。近年来,合肥通过技术创新、设备升级、智能化管理等方式,使得复杂带电作业逐步常态化开展。比如,在全省首个开展“桥接法”带电作业、20千伏电缆旁路带电作业等新作业方式。
根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合肥供电公司累计开展带电作业1846次,减少停电时户数16.27万时•户。接下去,在重大活动以及高中考保电等关键时段,还将推广利用双臂机器人、中低压发电车等先进装备实现全过程持续可靠供电。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吴奇 通讯员 李岩 丁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