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首页>地方频道>黄山>要闻

深渡镇:产业兴旺富民生乡村振兴谱新篇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的工作思路,歙县深渡镇依托资源禀赋,探索多业态发展模式,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锚定产业进阶,筑牢集体“经济根基”。一是精耕特色产业。结合当地气候优势和自然资源,引导村民种植枇杷、菊花、茶叶等高效经济作物。同时,建设中坑源枇杷采摘园、定潭茶菊示范基地、大茂林下云芝共富基地、昌中菌菇种植基地等,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为村民拓宽增收渠道。二是力促文旅交融。依托新安江沿线优美的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的古村落、深厚的徽文化底蕴,大力拓展乡村旅游产业。以枇杷节、秋禧节、村歌赛等特色活动,广纳四海宾朋,激发消费潜力,推动多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巧做项目推动。作为全国首批“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验县三个试点乡镇之一,深渡镇抓住窗口机遇,统筹各级项目资金,谋划漳潭生态康养特色村、定潭未来家庭农场、“两山”转化行知人才学院等13个项目,促进深渡镇乡村旅游提质、产业升级。

优化基础设施,铺展幸福“民生通道”。基础设施是乡村发展的物质基础,更是群众幸福生活的关键依托和坚实保障。深渡镇始终秉持以民为本的理念,从群众需求出发,全力优化村内基础设施:一是畅通出行“便民道”。2024年,积极争取上级资金464万元,对敬小路进行铺装沥青混凝土和拓宽,极大便利村民出行。争取专项资金83.7万元对郑坑路、中华路、郑家坞等农村道路安装安全护栏,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加强道路日常养护管理,确保通行顺畅,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畅通农业“生产网”。持续完善水源、机耕路、灌排渠、生产便道、挡墙、护塝等小型农田基础设施,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三是构筑村民“幸福域”。新建活动中心、停车场、农家书屋等公共服务设施,为村民提供文化学习和休闲娱乐空间;同步推进垃圾处理机制和环境卫生整治,促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环境更加整洁宜居。

关切民生福祉,勾勒和谐“幸福画卷”。民生福祉是基层工作的重中之重,亦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初心所系和价值归依。深渡镇始终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期盼:一是夯实社会保障网络。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针对困难群众开展精准化、个性化帮扶,确保应保尽保。通过广泛宣传和便捷服务,提高村民对社会保障政策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二是织密治安维稳防线。深入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组建治安巡逻队伍,常态化开展“驻村夜访”,持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及时处理村内各类矛盾纠纷问题,全力维护村庄和谐稳定。组织“法律明白人”培训,普法宣传进村居、校园等活动,联合开展“扫黄打非”、反电诈、反邪教等宣传活动,营造平安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环境。三是厚植乡风文明沃土。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充实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开展文明创建和道德教育,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行为习惯,全面提升群众的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凝聚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护卫绿水青山,绘就宜居“生态新篇”。生态环境保护是乡村振兴的鲜明底色,也是美丽乡村建设不可或缺的核心要义。深渡镇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一是增强环保意识。通过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村民普及环保知识和法律法规,提升群众环保意识,培育绿色发展理念。二是抓好环境治理。组织村民开展村内卫生集中整治,清理垃圾杂物,美化公共区域;同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减少生产生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三是打造生态宜居。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对中坑源、漳村湾、约源、漳岭山、九砂等村进行美丽乡村整治提升,稳步推进“生态美超市”提质建设,逐步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好愿景。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8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