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首页>地方频道>黄山>要闻

跨越千余公里,名城名校牵手共赴未来

志合者,从不以山海为远。

“华南第一学府”中山大学,安徽唯一拥有文化自然“双世遗”、历史文化“双名城”的黄山市,跨越千余公里,近年来却不断拓宽合作渠道,在时代浪潮中不断激荡起发展的澎湃动能,实现同频共振。

名校和名城,何以牵手共赴未来?

是传续渊源

据相关记载,明代中后期开始,徽商就络绎不绝地一路南下,前往广东贸易经商。

把镜头聚焦到中山大学。中山大学著名徽学专家、徽学元老级人物叶显恩对徽州感情深厚。1962年,他考取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成为著名经济史学家梁方仲教授的入门弟子。在梁先生指导下,他选择徽州佃仆制度为研究课题,先后到徽州的屯溪、歙县、祁门、休宁、黟县等地实地考察,以学术成果揭示徽州隐藏的历史密码。1965年,叶显恩从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起,他连续发表关于徽州研究系列论文——《从祁门善和里程氏家乘谱牒所见的徽州佃仆制度》《明清徽州佃仆制试探》《试论徽州商人资本的形成与发展》等,引起当时海内外历史学界的广泛关注。

“徽州秀丽的自然景观令我着迷,浓厚的历史积淀、厚重的文化传统、独特的精神气质,更使我惊叹、倾倒、陶醉,这里是我多年来的学术家园。”在第二届徽学学术大会现场,叶显恩谈及与徽州结下的不解之缘时如是说。

不仅如此,中山大学长期以来还对徽州文书进行整理研究,大学图书馆徽州文书收藏数量甚巨,进一步传承弘扬了徽州优秀传统文化。

是精准合作

记忆和情感的延续,赋能新时代的精准合作与深度融合。

多年来,黄山始终以最主动的姿态、最务实的行动,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合作,探索跨区域校地融合发展。

2023年4月28日,黄山风景区日最大承载量调整为4万人,冬季(12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日最大承载量调整为3万人。此次调整,正是黄山风景区联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实地调研,并依据行业规范科学测算而得出的结论。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正在组织论文,拟在国际知名旅游刊物上介绍黄山风景区“单日接待不求高、全年总量创新高”的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实践探索。 事实上,早在2011年,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就与中山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建设“UNWTO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黄山工作站”。10年来,黄山观测站组织力量在国内外顶级期刊上发表7篇研究论文,每年度提交的《UNWTO旅游可持续发展黄山观测点监测报告》为黄山风景区管委会提供了相关决策参考。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徐红罡说:“我们与黄山市合作多年,相互信赖、相互支持、共同成长,旅游学院在内地高校社会人文领域遥遥领先,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成为全球引领,这也是双方合作的结果。”在她看来,大湾区被认为是引领未来发展的宜居宜游宜业的城市区域,而黄山则是实现宜居宜游宜业的田园区域,未来将在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专业培训、宣传推广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以田园、生态为基底,帮助黄山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方向。

是更多奔赴

多年来,中山大学和黄山之间“双向奔赴”,从未间断。如今,双方正携手同向而行,于奔涌的时代浪潮中,奋楫扬帆谋新篇。

去年12月,黄山市“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走进中山大学。活动期间,我市组织35家重点企事业单位提供99个岗位,共收到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在校生简历109份,现场达成意向40人,引进1名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博士入驻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紧密对接优势专业与优势产业的名校与名城正携手共进,在不久后的将来迸发出更多精彩。

同频共振的脚步不止于此。

1月15日,由中山大学、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总工会和黄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康养蓝皮书: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23)》发布会暨2024大黄山康养旅游大会在我市举行。会上,由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旅游学院副院长及广东省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何莽担任主编,聚焦康养标准与市场规范的第六部康养蓝皮书正式发布。

何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黄山市连续第三年入选全国康养20强市榜单,连连登榜绝非一日之功,是厚积薄发的结果。”他认为,黄山目前已经拥有旅居、疗愈、运动、医学等较完善的康养业态,作为中国旅游的代表,只要继续稳扎稳打,加强内容运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好更美的康养产品出现。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张琪同样对黄山评价颇高。她说,黄山市、黄山区分别成功入选全国康养20强市、全国康养可持续发展100强县榜单,这是对黄山市康养产业发展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其未来发展潜力的极大认可。

站在康养的新风口上,黄山与中山大学再次实现携手并肩。

当名校遇见名城,是记忆情感的不断延续,是人才专业的同频共振,是产业发展的欣欣向荣,它们彼此相互支撑,相互成就,共享发展机遇,携手奔赴未来。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9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