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全国政协在江苏的“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专题调研,到福建调研“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参加民主监督性视察“东部地区落实‘十四五’规划对外开放重大举措情况”……过去这一年,作为全国政协农业农村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苏州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江苏省决策咨询重点研究基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宋青参加了多次全国政协的协商调研活动,过得充实而难忘。“这一年,我还当选了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委员,深受鼓舞!”宋青说。
以调查研究为基础,推动各项工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全国政协会议召开在即,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撰写和完善相关提案、社情民意信息以及讨论发言等,宋青最近更加忙碌了。
2024年,宋青在姑苏区建立了苏州首个全国政协委员基层联系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聚焦打造展示人文经济学苏州实践的最美窗口,探索人文经济发展有效路径,在市政协和姑苏区政协的支持下,积极探索构建全国及省、市、区四级政协委员联动履职机制,在“双向发力”中奉献所学,做优做强科学决策“外脑”。
宋青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苏州体现得更为显著、更加集中,为住苏委员履职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中所形成的苏州探索、苏州作为、苏州智慧、苏州方案,凝练聚焦到履职的方方面面,是一道履职“必答题”。多年来,宋青深入基层一线,练就“铁脚板”,铸就知行合一“硬功夫”,结合国情、省情、市情,激活界别特色、个人专业和本职工作所形成的履职优势,持而不懈做时间的朋友,不断展现履职担当新作为。
苏州科技大学以全方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为己任,宋青长期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和研究工作,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她今年重点关注的议题。早在2009年,大家对“碳达峰”“碳中和”还不太了解的时候,宋青就已成为“江苏省购买碳汇第一人”;2010年,在宋青倡导下,苏州建成首个巾帼“碳汇林”,践行低碳植树理念,增强全社会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自觉意识。宋青认为,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更多地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建议,是委员履职应有的打开方式。在“双碳”战略背景下,作为农业大国,探索农业碳汇价值的实现路径,促进农业碳汇价值的市场化运作,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集约化运营,推动形成农业碳汇价值实现的“中国方案”,当前极具现实意义。为此,她结合前期调研,准备在此次大会上递交相关提案。
苏州日前召开了“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大会,积极融入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宋青认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推进数字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六个必须坚持”的内在要求。为此,她针对“推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这一议题建言献策,精心做好了各种会前准备。
“2024年,苏州再次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亮丽‘成绩单’。作为亲历者、参与者,有义务、有责任把苏州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干出来的成效和作为带到北京,把苏州为全国发展探路的经验带到北京!”宋青表示,她将一如既往,聚焦中心服务大局,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
记者手记
政协委员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多年来,宋青委员立足中心大局和工作实际,脚踏实地调查研究、联系群众,积极建言献策,在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富有前瞻性的建议,得到了很好的吸收和运用。
从建议重视和提高碳汇价值,到推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这些成果源自她始终秉持的知行合一的履职“真经”。持续写好委员“作业”、答好时代“考卷”,正是要把学思践悟统一起来,不断学习新知识,深入一线把情况摸清、问题找准、对策提实,实实在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