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他发起的免费修家电活动持续30多年

4dbffa32-9f43-420d-bb44-29e5dd650123

为居民维修微波炉。

一张小方桌,一个工具箱,各种零件与器材散落在电器旁,10月13日上午,在安徽省古陶瓷博物馆附近,出现了一个免费维修各种家电的小摊。

摊主是一群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的学生们。3个小时里,他们让一件件旧电器,重新“鲜活”了起来。“不收费,为大家服务,是我们的义务。”22岁的龚登权说。

校园里的“第二课堂”

老家在云南昭通的龚登权,如今读大二。他本不用钻研电器维修方面的知识,但校内一门“爆火”的课吸引了他的注意。“能力夜校”,是这门主攻电器维修课程的名字。

课程与一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进行“绑定”。今年3月,龚登权加入了这支队伍。每到周末,这支服务队会到学校附近,帮助周边居民进行电器维修。

10月13日上午,十几名服务队的学生早早地坐上公交,拎着装载着万用表与螺丝刀等器材的工具箱,在空地上支起小方桌。

“先用笔记下电器出现的问题和群众的个人信息,如果中途他们有事离开的话,我们会在维修好之后给他们打电话。”龚登权说,由于每次外出服务时间短暂,3个小时未必能将送来的电器全部维修完。

从一窍不通,到电器维修“老手”,龚登权为自己高兴。上手维修电器,也让他感觉到技能日渐长进,“有时候遇到不会的,还是要姚教授亲自带着教。”

龚登权口中的姚教授,是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的退休副教授姚文正,也是“家电维修班”和“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的主办人。

从“老有所依”到“老有所为”

姚文正,早在2006年就已退休,和家电维修结缘,他说是很多年前发生的事情。

1968年,他从合肥工业大学无线电系专业毕业后,曾到军垦农场插秧、喂猪、捡煤核。1970年3月入伍,之后离队的他,于1978年9月正式被调入炮兵学院(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前身)任教。

1989年3月5日,姚文正在安徽大剧院门前设点开展“学雷锋”活动,为群众提供修家电服务。彼时,他看到其他高校的学生都在争先恐后帮周边市民维修家电,他心念一动,开始成立“电学第二课堂”,呼吁想学本领,想“走进群众里去”的学生来学习。

依托于这门课堂教学,定点服务于群众电器维修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也应时成立。立着免费的“旗号”,服务队走出校园,借托电器,与周边的市民,有了稳定的情感链接。先前在东至路服务时,姚文正说一年就弄好了1000多台家电。

费用是姚文正避而不谈的内容,他不舍得,也不觉得群众要在自己的这项服务上花钱,“需要更换的零件等东西,都是我自己掏钱买的。”姚文正从来没有算过这笔花出去的账。

姚文正当兵离去前,其父亲对其说,“你现在是国家的了。”这句话被刻在了姚文正心里,并在后来成为其贯彻落实的家风,他觉得应该要为人民服务,这是义务。

在看到别人抱着修好的家电,笑意盈盈地离开时,姚文正内心有一股成就感与自豪感,甚至这项服务在他这里还包“售后”。“使用之后发现还有问题,可以拿回来继续维修。”姚文正说,“解决问题,是我们的初衷。”

别问“活”多久 要问“有用”多久

近年来,服务队吸纳了越来越多的人,目前以“00后”为主。而其在外的“口碑”也愈发向优,有时候“订单”火爆,龚登权与伙伴要在3个小时内维修30多台家电。

但龚登权不介意这项服务的“抢手”,甚至他想尽可能地,让越来越多人看到服务队的“招牌”。“姚教授和我们说,为人民服务,是兵之魂。”龚登权的手机背面还贴有一张姚文正的名片,他说每个队员都有,这是响应人民需求的“端口”。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凭着这张名片上的号码,姚文正总会时不时接到电话,询问能否到附近维修。对需求进行收集后,待到周末休息,这支队伍便会提着工具箱,上门维修。姚文正总会紧随其后,不定时地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这也是我的另一个课堂。”他说。

跨代沟通,姚文正也难免会和龚登权这批“新生代”有交流上的代沟。“教授觉得我们爱玩”“我希望他们能够珍惜现在学习的时光”,虽然偶有分歧,但双方总能在服务这件事上“心照不宣”,“要把雷锋精神传承下去。”

生命的类别,在姚文正的划分里,有着“有效”和“无效”两种。“我现在能够继续为人民群众办事,就是有效生命。”退休在他看来不是一个宣告终点的词,不“退”也不“休”的他,没有“按停”义务服务的钟。

“我最在乎的是自己还能‘有用’几年,还能做多少事情,把自己的‘有效生命’延长多久。”器表安进家电中,指数在姚文正面前不停晃动,电流又重新涌动了起来。

合肥通客户端- 合报全媒体记者 王书浒/文 杨锋/摄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9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