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灼灼,药香悠悠。
回望过去一年,我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中药材种植、中医药制造、中医药流通贸易、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医药创新研发六大中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产业链发展逐步成型。
数据为证,2023年全市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852.5亿元,增长11.32%,其中,中药材种植业产值46.5亿元、增长9.15%,医药制造业产值426亿元、增长19.5%,中医药流通贸易额1380亿元、增长9.1%。
东风送暖,万物生长。我市中医药发展将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新春里奋楫扬帆再出发。
中医药贸易活力四射
每天一早,亳州中药材市场里就人潮涌动、活力四射。一排排摊位上,种类繁多的中药材令人目不暇接,从大众熟知的三七、当归、茯苓,到陌生的马宝、僵蚕、北刘寄奴,每天上市的中药材达2800余种,日均人流量4万到6万人,年交易额超500亿元。
促进药市繁荣,我市聚力打造功能现代、享誉全球的中医药流通贸易中心。不断推进市场升级,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和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分别建成中药产业互联网平台展示中心和中医药文化展馆,为客商提供文化品牌、交易信息等展示和信息发布。推进中药材线上交易,2023年中药产业互联网线上交易平台上线品种25个,实现交易23.94万批、成交额10.43亿元。康美、珍宝岛、药通网等实现线上撮合线下交易约400亿元。
“我们公司出口的产品有200多种,每周至少有两个集装箱的货物出口,也就是五六十吨的中药材及中成药。”在位于亳州高新区的安徽盛林国药饮片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经理杨海峰告诉记者。
盛林国药是我市一家以中药材及饮片出口为主的企业。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主要销往韩国、泰国、英国等国家。近年来,该公司的外贸一直保持良好态势,去年实现出口额1.2亿元。
扬帆出海,亳州药企收获了更多资源与市场。近年来,我市大力支持中医药走出去,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去年药博会期间,举办了中国(亳州)—RCEP中医药行业合作会议,促进了与RCEP成员国经贸往来。组团参加第二十八届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促成3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太阳升医药关黄母颗粒、奥硝唑片登陆非洲市场,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公司驻越南办事处成立,该公司对越南的出口大幅上升。2023年,全市中药材出口5.5亿元,占安徽省中药材出口总值的86.3%。
标准化种植量质齐升
近日,在安徽协和成药业有限公司亳白芍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基地负责人谭艳芳正在指挥拖拉机对白芍地块进行“冲沟”,将地沟里的土壤翻到地表。
“这样做能够将土壤里的虫卵冲上来,利用寒冷天气将其冻死,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有利于白芍生长。”说起“冲沟”的好处,谭艳芳滔滔不绝。
“我们对药材的品质要求很高,不断抓好示范园建设。”谭艳芳告诉记者,2009年,协和成药业在谯城区十八里镇流转2000亩土地,打造亳白芍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并利用物联网系统对亳白芍的生长进行实时监控和智能化管理,种植的中药材品质高、效益好。
协和成标准化种植中药材是我市药企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聚力加强规范化种植,中药材种植面积、标准化种植面积和产值稳步提升,2023年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面积46.1万亩,占比达到37.06%,建成50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基地150余家。已培育中药材种苗示范企业1家、建设规范化种子种苗繁育基地5个、数字中药材示范园5个。新增2家“十大皖药”示范基地,全市“十大皖药”主体已达14家,建成示范基地11个。
有好种子才能有好药材。我市不断加强种业科技研发,建成投用安徽中药材种植联合研究中心,组建种质资源创新及育种和中药材栽培技术集成研究等5个研究团队,并制定中药材栽培技术相关种植标准,邀请省农科院园艺所专家多次赴三县一区指导中药材种植,有力促进了中药材标准化种植质效的提升。
中医药制造走向高端
走进位于亳州高新区的安徽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一盒盒中成药在生产线上被快速制作完成,每天至少12万盒不同种类的药品,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2020年,苏州雷允上药业集团通过收购方式进入亳州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并成立了安徽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
安徽雷允上药业产品不多,只有三大类4种产品,但每种产品都是“拳头产品”,其中最畅销的产品年销售额达2亿多元。“2022年,我们又引进了一款‘黄厚止泻滴丸’新产品。”该公司政策事务部项目经理张超说,未来两三年,安徽雷允上药业将投入5000万元对“黄厚止泻滴丸”进行二次研发,提升药效和适用症,用于治疗更多种肠胃病,“公司在亳发展会越来越好”。
包括安徽雷允上药业在内,目前全市持证药品生产企业共238家,其中,中药饮片生产企业202家、制剂类药品生产企业36家,2023年规上医药工业产值426亿元、增长19.5%。
制药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助推器。我市聚力打造高端集聚的中医药制造中心,积极引进大品种,加快产业布局,招引知名企业来亳投资。2023年成功引入包括关黄母颗粒在内的中成药品种10个,累计已有60个药品品种成功转入我市生产,已获得注册批件仿制药品种12个;接受委托生产品种32个,其中2023年新增15个。
企业兴才能市场旺经济强。我市不断加大药业企业培育力度,支持亳药集团全产业链发展,加强与华润医商等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华润中药商贸(亳州)有限公司于2023年12月7日正式揭牌,相关部门帮助企业不断做大营收。2023年,全市亿元以上药业企业已达126家,综合产值超10亿元4家,5亿元~10亿元产值企业17家。2023年以来,全市新增规模药业企业21家,达到195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药业企业19家,省级智能工厂1家、数字化车间1家,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补链延链强链促发展
产业链条完善,发展前景广阔。我市通过补链、延链、强链,不断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
后疫情时代,人们的健康需求更加强烈。我市聚力打造内涵丰富、业态完善的中医药健康养生中心。不断提升优质医疗服务能力,各县区均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全市97家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均已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建成亳州市中医药和亳州华佗中医药两个智慧中药房,创建亳州市中医院1个省中医医疗中心,8个省重点专科。增强中医康养服务能力,县级以上中医院已全面设立老年病科,建成蒙城县和谯城区中医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建成蒙城县中医院医康养中心、利辛县中医院医养结合中心、谯城区华佗城市康养中心和药都肛肠医院医养结合中心。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千年传承代代相传。我市聚力打造底蕴厚重、守正创新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心。成功获批省级中医药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强文旅与中医药结合,在华佗百草园开展入住民宿可免费体验中医诊疗保健活动。打造亳州健康养生之旅精品旅游线路,创建神农谷智慧药市、康美中药城、协和成中医药健康景区等中医药健康旅游景区。
中医药发展离不开创新,我市聚力打造协同高效、充满活力的中医药创新研发中心。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2023年新获批认定“生物与新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达54家,全市“生物与新医药”类企业达164家。加强研发平台建设,亳州市互联网+创业科技企业孵化器被备案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安徽九洲方圆制药有限公司“揭榜”现代中药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获批,德昌药业、宝龙药业、美誉药业、东方帝维等4家药业企业获批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有力推动了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放眼未来,我市将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以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助推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记者 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