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首页>地方频道>苏州>要闻

花坛“瘦身”1.3米让出人行道

“不用再从机动车道借道了,学生上下学更安全也更便捷!”新学期伊始,昆山市实验小学西校区的师生、家长们惊喜地发现,曾挡住人行道的景观花坛完成了“瘦身”,宽度缩减1.3米,群众脚下的“揪心路”变成了“连心路”。

方寸之变托举城市治理的格局重塑,得益于昆山在今年“新春第一会”上对“换位跑一次”工作的全面部署。以民生为风向标,昆山党员干部、区镇部门纷纷在“换位”中思考、在“奔跑”中体悟,用实际行动给出新思路,寻找新方法,展现新作为,切实把“用户思维、客户体验”理念融入政府治理和政务服务全链条。

记者了解到,原来,2020年,全长3.4公里的博士路改造时,为践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施工方特意绕开原有花坛区域作业。但随着附近昆山市实验小学西校区、二中西校区相继投用,这条原本为生态留白的绿化带,却演变为阻碍出行的“生态路障”。上下学高峰,行人要么冒险与机动车争道,要么在花坛间踏出“野生通道”,人车混行令人忧心。这次被巡察走访的党员干部敏锐捕捉到,通过实地蹲点观察、与周边居民及家长深度交流,城市治理的深层症结逐渐浮出水面。

“花坛挡住了人行道,我们应该换位思考,能不能挪一挪、退一退,给行人和非机动车留出足够的空间。”昆山高新区规建局副局长陆健龙介绍,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相关部门立即制定方案,利用寒假解决花坛改造事宜。

在广泛征集周边居民、学生家长意见后,昆山高新区确定了花坛“瘦身”方案:将宽度缩减1.3米,释放的空间用于拓宽人行道,构建起安全有序的人车分流系统。

“我们抢抓春节空当期,建立专班推进机制,克服用工紧缺、物资运输等困难,顺利完成改造。”陆健龙指着焕然一新的街景介绍,施工团队对花坛同步实施绿化升级,引入月季、风车茉莉、银叶菊、狐尾天门冬等十余种适生植物打造花境景观,“绣花功夫”既保障了通行功能,又塑造出“推门见绿”的街景风貌。

如今漫步博士路,月季花墙与鹅黄色透水步道相映成趣。家长蒋星亮感慨地说:“人车混行让人提心吊胆,现在人行道宽敞连贯,大家走这里都很放心。”

从经济增速的“快变量”转向环境赋能的“强磁场”,从“管理者”进阶为“服务者”,“花坛瘦身”的生动实践,既催生了昆山政务服务的深层变革,也彰显了城市治理的民生底色。找准堵点、痛点、难点,边“换”边“看”、边“察”边“思”,昆山拉高发展标杆,一场从“行政效率”到“服务效能”的改革正在进行。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0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