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生产力。2022年8月,我市成功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两年多来,全市围绕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重点制定了25项建设任务。其中21项任务已完成,4项任务正在序时推进,较好发挥了知识产权对新质生产力的支撑保障作用。
在国家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绩效考核中,我市连续4年位居前列,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通报表扬,在省对设区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考核中被评为优秀,获批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今年6月份,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地方分中心。
以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为引领,我市持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创新,紧扣“343”创新产业集群建设、“5+X”未来产业体系培育,打造更多高价值核心专利;完善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相协同的产学研机制,推动专利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发挥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作用,加大海外维权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和深化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建设。
激活创新“源头活水”,提升专利产出质量
新质生产力的“新”,关键在于科技的先进性、创新性、引领性,而知识产权在推动产业创新、保护创新成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立足自身职能,以专利预审优质服务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是一个地区创新活力的“晴雨表”。为进一步规范创新主体专利申请行为,使之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相互补充、相互支撑,最大限度地帮助创新主体释放创新活力,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自主编制了地方标准《专利申请前评估工作规范》。
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面向徐州地区优势产业,提供集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一站式”综合服务。其中,专利快速预审工作是中心重要职能之一,经过专利快速预审通道,发明专利授权周期由原来的2年左右,最短可缩至46天,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
聚焦“卡脖子”技术领域,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服务智能制造装备领域专利申请快速授权,深入推进专利预审工作规范化建设,探索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推动专利预审质量提升,以“点对点”精准服务新模式持续优化服务机制,备案主体达2676家企事业单位,服务对象包括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优质创新主体,帮助更多符合条件的预审申请尽快获得专利授权,有效加速备案主体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和产业化。
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库中的徐州巴特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累计向徐州保护中心提交了34件专利快速预审申请,通过预审后18件专利申请获得授权,其中发明专利16件,占该企业近3年授权发明总量的70%。同样,江苏保均新材科技有限公司近3年授权发明总量的83%都是通过专利预审获得的。
加强知识产权纠纷化解,积极构建大保护格局
在运行好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基础上,今年6月24日,徐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设立第四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地方分中心。该分中心的设立,对于指导和服务徐州企业在海外维权、普及海外知识产权信息、加强企业风险防控意识、提升纠纷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知识产权局、司法部为了完善行政裁决体制机制,今年年初又把徐州市和新沂市分别入选全国首批市域和县域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不断提升我市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目前,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专家库,已分两批吸纳47名国内知识产权领域专家入库。海外维权专家顾问队伍由海关、知识产权研究院、律师事务所等领域专家组成,可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指导政策文件、知识产权海外维权项目等提供专家意见。
今年,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已为徐州科诺医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提供海外维权意见,通过海外维权专家顾问队伍为徐州工程机械4家涉外企业提供海外维权服务,帮助其中2家申请海外维权援助资金11.5万元,有效提高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能力。
8月19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在徐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公开巡回审理一起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该案原告为业内领先的数据服务供应商,被告为同行业经营者,与原告有直接的竞争关系。原告诉被告存在“搭便车”行为,抓取了原告数据库中的数据,其行为损害了原告的竞争优势及竞争利益,构成不正当竞争,被告应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消除影响等法律责任。
两年多来,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全市共办理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794件,专利侵权行政裁决案件147件。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创新运用互联网庭审系统,开展专利无效宣告等远程审理活动,共化解1008件知识产权纠纷,构建起了知识产权大保护新格局。
“知产”转化为“资产”,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
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我市积极发挥知识产权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支撑保障作用,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11月7日,全省科技大会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京召开。在徐州29个2023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工程机械领域占比38%,安全应急领域占比20.6%,医药健康领域占比13.8%,新材料、数字经济等领域占比24.1%,显示出徐州以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
中国矿业大学现拥有有效专利5000多件,位居江苏高校前列,依托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成果转化中心等校地校企合作平台,近3年牵头承担国家重大项目12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600项,为知识产权转化提供了“源头活水”。最新统计表明,在我国高校近5年科技成果转化总合同金额汇总统计中,中国矿业大学位居第十六名,发挥了其作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的引领带动作用。
我市搭建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该项工作2023年作为知识产权领域唯一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两年多来,我市大力培育知识产权龙头企业,已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23家,省级战略推进计划项目立项9项。徐工集团获得国家外观设计金奖,景安重工获得中国专利银奖。全市有效注册商标达23.45万件,同比增长7.2%,增幅位列全省第三。
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与产业、科技、工信、商务、教育等领域融合发展,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企行动、加快推进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大力强化知识产权高质量转化运用,发挥知识产权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全市知识产权实力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