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廷亮在实验室开展相关研究
潘廷亮今年25岁。往昔六年,潘廷亮一直“驾”着“车辆”在知识的田野中穿行。从亳州来到合肥工业大学研读车辆工程专业的他,在这里度过了本科、硕士研究生的校园时光。明年夏天,潘廷亮将毕业,而令他感到高兴的是,倾注了心血的项目,比自己早一步成熟“毕业”。
和车“打交道”,洞察信息安全的“漏洞”
今年6月,第十一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项目资本对接会举办。从会场走出时,潘廷亮觉得一切都闪着光。
“太好了!”团队成员的欢呼声响起,他又想起刚刚伸手触碰的“橄榄枝”,那是芜湖一家投资机构向他们《量盾智行——量子通信技术赋能车联网信息安全新纪元》项目发出的诚挚邀请。
该项目以“量盾智行”命名,将新一代量子通信技术与车联网大数据信息安全防护需求深度融合,以量子通信技术具备不可破解和超高安全性的特点,为车联网提供全新的安全保障方式。通俗来讲,即利用更加精密的技术,为车辆中的信息互动,上了一道“密码锁”,降低信息泄露风险。
时至今日,这项研究所获殊荣斐然。“全国首创”的名头为其争得了许多目光,不断有投资企业抛来“橄榄枝”。
深耕在车辆相关的知识田野,潘廷亮明白信息流通在车架空间中目前发展的阶段。
“新能源汽车设备已经网联化,例如车内的摄像头、麦克风,都可以摄取并储存用户个人信息。”信息加速互联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潘廷亮却为速度背后的信息安全感到担忧,“这很容易出现信息泄露,损坏的车辆在进行维修时,就曾经出现过被其他不法分子窃取到相关信息的事件。”
“大部分企业在车辆信息安全保护方面力度薄弱,如果被不法分子用手机获取到实时信息,可能会对车辆进行控制,进而发生意外。”潘廷亮发现,许多车主对信息管理的“感知力低”,往往只有等事故发生时,才觉察到车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市场发展空白,结合国家对信息安全的工作推进,2022年,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潘廷亮和同学们一起开始谋划项目蓝图。
潘廷亮参加活动时的照片
走访调研,推动技术“深”融合
为了更好地了解信息安全在车辆方面的“缺口”,确定项目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潘廷亮走访调研了各大企业工厂。脚步走得深,问题也就看得更广。
调研后,潘廷亮整理资料时发现,目前市面上的大多厂商,在信息加密过程中,使用的都是传统的公钥方案,加解密速度慢,证书管理成本高,无法抵抗以量子计算为代表的超计算能力攻击,容易导致车辆信息安全容易陷入一种可能会被泄密的境地。
信息加密需要一种能对内容进行更加细微处理的精密手段,潘廷亮想到了所在学院的石琴教授和程腾教授曾带领自己开展量子技术的相关研究,这是一个由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发展起来的学科,能够实现传统技术所无法达到的对信息获取、传输和处理手段。
通过之前走访的合肥上游企业国盾量子所提供的技术,潘廷亮很快就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组建了自己的一个小团队。团队中不仅有二三十位校内研究生,还有校外的一些工作室,内外联动,实力汇聚,项目很快就“做大做强”了起来。
在参加今年的挑战杯竞赛前,潘廷亮就已经多次带着团队和项目到各地赛场上路演,揽获了诸多奖项。但他一开始觉得特别“犯难”,“组内人多,不好进行工作上的人员分配,自己是理科生,表达也不是很好。”摊手苦笑时,潘廷亮说,每次上场时都会紧张。他期望让大家认识到这个项目,但“怎么说”,对他而言却是个难题,“就多和人去交流,慢慢克服。”
反复验证,和项目“同成长”
在国家商密算法基础之上融合量子技术,潘廷亮的想法可谓是“先例”,市场的空白,让他将项目做到了全国首创的地步。
同样,这个名头为他招徕了许多关注,先前参加《创业在安徽》时,潘廷亮就已经获得了相关的融资邀约。虽然融资落地是一件比较长久的事情,自己还只是在校生,很多想法不成熟,只停留在论文和专利上,但企业能够对‘雏形’报以称赞,对他来说就已经是很大的鼓励了。
方案推出后,他开始联合团队内的小伙伴,做落地验证;同时,为了补足项目的疏漏,潘廷亮也会找实验室中的技术“大拿”,来给自己的想法做“二轮推断”。方案是要在车辆信息安全方面落地的,潘廷亮说自己只希望这项技术会如同自己的层层验证一般,步步加防加码,“要经得起推敲。”
秋风吹过,次年毕业的潘廷亮也开始在合肥的各大人才市场中展示自己,比如前不久的“合肥请您来”活动中,他就投下了简历,他想在合肥这片人才热土上站稳脚跟。“为了自己,也是为了项目的未来。”潘廷亮说,后续的日子里,要和项目一同成长。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王书浒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