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

首页>地方频道>镇江>要闻

《学习时报》刊登市委书记马明龙署名文章——交出“镇江很有前途”的时代答卷

编者按: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镇江,访农家、问民需,走企业、谈生产,就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殷切寄语“镇江很有前途”。

牢记嘱托,加速奔跑。4月26日出版的《学习时报》4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城市”栏目,刊登了市委书记马明龙署名文章《交出“镇江很有前途”的时代答卷》,镇江日报今日全文转载。

“地雄吴楚东南会,水接荆扬上下游”。万里长江和千年运河的交汇,滋养山水花园的城市形态;历史荣光和红色基因的交融,涵育博雅厚重的城市根脉;殷殷嘱托和现实奋进的熔铸,锻造务实求新的城市精神。这就是镇江,一座灵气之城、英雄之城、奋进之城。

山川形胜 灵气之城

镇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3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痕迹;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最早的建置为公元前1005年周康王封侯的宜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凝结出镇江的气度、气质和气概,锻造出独特的城市风骨。

江容海纳,造化兼容并包的气度。镇江地处江南最北端,东晋时期曾经是长江出海口。南北交融最先始于这里,从泰伯奔吴算起,“衣冠南渡”带来了五方杂处、文化融合,让镇江人的语言定格为属北方语系的江淮官话为主,饮食糅杂成以锅盖面为代表的麦作与稻作并存,性格同时兼具北方人的爽直和南方人的精明。南北交流碰撞催生繁荣兴盛、开放包容的文化秉性。以诗词为证,《全唐诗》《润州唐人集》中,与镇江有关的诗近2000首。从“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到“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从“一片冰心在玉壶”到“春风又绿江南岸”……不论是登山临水的轻快、杏花微雨的自在,还是江天一览的豪迈、心逐浪高的澎湃,都能在这里找到栖身之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成为镇江人传承至今的博大胸怀。

山水相拥,涵养崇德向善的气质。正所谓,上善若水。镇江“环润皆佳山水”,市域内有山体234座,或雄或奇、或清或峭,加之浩荡长江、蜿蜒运河和61条大小河流的无私滋养,成就“天下第一江山”的美名。千古江山,笃生斯民。镇江人祖祖辈辈居住山水之间,承泰伯之高踪,存季札之遗意,熏染出敦教养、崇道义、尚廉耻的至淳民风。南朝“平常仓”广储米棉、备灾备荒,南宋长江义渡仁爱施济、拯覆救溺,康熙年间“京口救生会”更是世上最早之民间救生组织。英风澡俗、遗德在民,更多的济世善行留存在寻常巷陌的记忆中,赈济公所巷、三善巷、互济巷……人间有爱、人心向善的大爱仁义始终流淌在镇江人骨子里。

江潮奔涌,激荡敢为人先的气概。正是从这里,孙权坐断东南,祖逖中流击楫,刘裕北伐中原,宗泽三呼“过河”,稼轩请缨备战……一代又一代的镇江人奋楫笃行、击水争先,激励数不尽的第一被创新创造。中国第一部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第一部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第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十一世纪的科学坐标”《梦溪笔谈》、第一部甲骨文著录《铁云藏龟》等文化巨著,还有精确算出圆周率的祖冲之、著名医药家陶弘景、世界钟表“鼻祖”苏颂、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等科学巨匠……近现代,这里又诞生了中国第一个船业组织,立起了第一块官方保护商标石碑,兴起了一大批近现代民族工商业。自古以来,“试问天下谁敌手”的争雄志一直在镇江人的内心激荡着、奔腾着。

风骨傲然 英雄之城

倘若城市是一本书,那么镇江城,是山水集、诗词志,更是英雄谱。

这里有“镇江保卫战”面对英国侵略军以死殉城的海龄,有绝笔中仍疾呼“死者已矣,惟望生者努力”的黄竞西,有“4·29”武汉空战怒撞敌机血洒长天的陈怀民,有投笔从戎、被日军抓捕绝食殉国的新四军团长巫恒通,有长眠于茅山脚下的7000余名新四军将士……这方热土上,一直回荡着英雄长歌,满载着热血咏叹。

在党的初创时期和大革命时期,镇江是党活动和战斗的重要区域,镇江的进步人士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共丹阳支部是江浙地区最早成立的党的基层组织之一。在白色恐怖下,红十四军军长兼政委李超时等300多名“北固英烈”为追求真理而慷慨就义,点燃了镇江党组织和群众的革命热情,红色从此成为这座城市最鲜亮的底色。

“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韦岗战斗打响了新四军江南抗战第一枪,揭开了创建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序幕。茅山北麓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至今仍回荡着战士们冲锋陷阵的嘹亮军号声,诉说着宝贵而坚韧的“铁军”信念。一张黑白照片定格在镇江儿女使劲摇橹,送解放军战士横渡天堑的场景,讲述着“我送亲人过大江”的故事,浓浓的军民鱼水深情格外令人动容。从丹阳到上海,渡江战役胜利后,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的上海战役总前委在丹阳进行了为期20天的集训,从思想、组织、人员、物资等方面为解放上海打下了坚实基础。一幕幕仁人志士壮怀激烈的身影,一股股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豪情,铸就了这座城市经久不息、昂然挺立的铮铮铁骨和不朽丰碑。

战争年代,英雄守护山川;和平岁月,英雄建设家园。镇江人民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革命先烈和英雄精神激励下,解放思想、争雄争先,呈现出“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大开放、大发展、大跨越的生动局面,成为“四千四万”精神的发源地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末跃升为全国26个工业产值超百亿元的大中城市之一。1987年3月,镇江迎来第一艘外籍船舶,这个古代千年漕运咽喉、近代百年通商口岸,一步一个脚印通江达海、走向世界。

激情奔跑 奋进之城

巨流东去,云浮浪涌。新时代的春风,吹拂到生机勃勃的镇江大地。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镇江考察,殷切寄语“镇江很有前途”,成为全市上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强大动力。十年来,镇江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怀为不竭动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锚定“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城市愿景,努力把优势做优、特色做特,奋力交好“镇江很有前途”的时代答卷。

殷殷嘱托,谨记于心,笃之于行。在这张壮阔答卷上,“经济强”的动能正加速激发,产业项目建设逐步起势,“四群八链”展现蓬勃活力,“876”创新引领工程布局落地,地区生产总值于2022年突破5000亿元大关,位居“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第31位,更多新质生产力在这里集聚成势、迸发涌流。“百姓富”的基础正持续夯实,每年七成以上财力用于改善和保障民生,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实现“十二连增”,更加趋于均衡配置的城乡公共资源,托举起稳稳的幸福。“环境美”的底色正愈发鲜亮,蓝天、碧水、净土成为常态,江豚嬉戏在金焦之间,珍稀物种频频“露脸”,先后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低碳城市试点市。“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成效正稳步攀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取得“三连冠”,蝉联全国最高等级的“慈善七星级城市”,一批批有着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也在这里不断涌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燃尽生命之光、以一把剪刀裁出农民富裕之路”的全国道德模范糜林、“耗费十年心血、打破国外碳纤维技术封锁”的爱国企业家钱云宝、“新农人”魏巧……在各自岗位上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激励着镇江人民同心续写城市荣光。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镇江将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始终保持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劲头,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溯流而上、劈波斩浪。(转载自2024年4月26日《学习时报》4版)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5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