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市正式启动基层慢病筛防中心融合健康体重管理门诊建设。这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推动体医融合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强基层、固基础、保基本”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医防融合实践,更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的创新探索。其中制定的《基层慢病筛防中心融合健康体重管理门诊建设标准(试行)》,填补了国内基层体重管理规范化服务的空白。
近年来,肥胖问题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超重率为34.3%,肥胖症患病率为16.4%,并呈现低龄化、普遍化趋势,不仅严重威胁心血管健康,更显著增加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已成为基层慢病管理的重点干预领域。将体重管理作为慢病防控的“牛鼻子”,我市推动医疗资源从“治病”向“防病”转型,通过整合现有慢病筛防资源,新增体重管理服务,优化基层健康管理链条,打造南京基层慢病筛防中心健康体重管理门诊特色服务品牌。
为此,市疾控中心联合南京体育学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共同制定《基层慢病筛防中心融合健康体重管理门诊建设标准(试行)》。门诊建设将依托基层慢病筛防中心管理优势,组建“医院—社区—家庭—同伴”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为社区慢病管理重点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和“三高人群”)伴超重或肥胖患者,提供融合个体化膳食营养指导、运动能力提升计划和中医药特色疗法于一体的社区体重管理综合方案,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营养科和南京体育学院科研处提供技术支持。
该门诊的建设,不仅让国内基层体重管理服务有了标准系统规划,在慢病常规筛查中纳入体重、体脂、腰围等指标,更创新性提出“4S”建设标准,即系统评估、科学处方、全程管理、智能支持,明确运动、营养、中医三维干预理念,首次让家庭医生团队与社会体育指导员紧密协作、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百姓健身场所资源整合、将电子健康档案与体质检测数据互联互通,让居民能够因地制宜便捷享受体卫融合的精准个性化健康体重管理服务,借助动态监测和智能分析技术,引入远程会诊机制,实现数据共享、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