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共产党南通市海门区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委全会决策部署,动员全区上下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争先进位、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海门新实践提供坚强保证。
海门区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部署要求,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全力推进农业强区建设。
擦亮“种子芯片”,加快实现种业振兴
强化种质资源保护,与科研院校合作共建海门山羊产业研究院,成功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快速扩繁良种海门山羊;国家级海门山羊、沙乌头猪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种工作有序推进;省级地方品种作物种质资源库(农科所)保存海门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114种,今年春季共繁育品种65个。注重培育种业振兴企业骨干力量,区农科所新培育的海蜜甜瓜1个新品种已申请品种登记、1个组合已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金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水稻1个新品种已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1个新品种今年参加国家联合体区域试验,2个新品种组合参加江苏省预备试验;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运用繁殖性状约束指数选择、抗球虫病指数选择等技术,实现了多性状跨越式改良,进一步提升自有培育品种京海黄鸡和海扬黄鸡的遗传性能。大力支持种业创新平台建设,扶持京海、普农、农科所、白山羊研究所等4个省级特色优势种苗中心升级生产设施设备,不断提高种苗繁育能力。
推进“数农融合”,大力发展智慧农业
推动智慧农业项目建设,新建数字农场、牧场、渔场各1个,建设临江明辉牧业数字化建设、余东智慧大棚(农场)、包场智能化大棚、常乐镇数字农田智能灌溉等项目。依托国家综改试点项目,在常乐镇建设智能温室大棚、植物工厂、智能冷库、循环生态项目等;在正余镇建设一个叶菜工厂,并把前期的无人农场平台与新的数字一张网相衔接,里面包括高标准农田综管模块、补贴核查模块、农情监测模块、病虫害防治模块及无人农场智慧管理系统等,目前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打造智慧农业成功典型,京海数字牧场成功入选江苏省智慧牧场(畜牧产业园),海门豪杰家庭农场获评江苏省数字农场,海门区四甲头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获评江苏省数字渔场。开发农业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了特色化应用场景—海门畜禽粪污智慧化管理平台、海门区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海门区新型合作农场农资采购等平台,推动政府数字化管理。并将畜禽粪污智慧化管理平台对接至省苏农云平台,有效提升了区域畜禽粪污监管水平。
聚力“机械强农”,着力强化装备支撑
加大绿色智能农机设备推广力度,全区拥有智能导航辅助系统的农机装备178台,农业无人飞机114台,无人插秧机、收割机6台,其他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智能控制电动卷膜机、智能喷灌设备、智能孵化设备800余台套。加快推进农机项目建设,建设百亩以上的油菜全程机械化示范方26家、花生全程机械化示范方10家和百亩以上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方10家。建设水稻规模化集中育秧基地6个、粮食烘干机设备项目2家(新增烘干机设备8台),实施油菜烘干机设备项目3家(新增油菜烘干机设备3台)。建设南通市级“无人化农场”2家和“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家、南通市特色服务组织3家。
强化“双轮驱动”,切实抓好科技和改革
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应用,围绕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积极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搭建校(院)企合作平台,组织实施了水稻新品种筛选培育、京海黄鸡等新品种(配套系)攻关选育、秸秆基质块产品开发与育秧技术等一批科研合作项目,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成特粮特经、蔬菜、草莓、西甜瓜、生猪、肉羊等6个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引进草莓、西甜瓜、蔬菜、玉米等各类新品种90个,试验示范各类技术35项,审定新品种2个。全力推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分别在三星镇、悦来镇、正余镇设立西部、东部、北部三大区域农业技术服务分中心,每个区域农技服务分中心下派2-4名区级农技专家,重点对各新型合作农场和种养大户开展农业技术指导服务,着力打通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激活“第一资源”,持续培育新质人才
精准培育“新农人”骨干,建立“新农人”培育对象基础信息库。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新农人”不同需求,组织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按需对接,开展技术指导、产业规划、示范基地打造等服务。依托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培育一批乡村振兴“头雁”,进一步壮大“新农人”队伍。分类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围绕乡村人才振兴和农民实际需求,分产业、分层次、分类别举办特色瓜果栽培技术、四青作物栽培技术、露地蔬菜栽培技术、山羊养殖技术等各类高素质农民培训班18期,培训各层次、各专业高素质农民和乡村振兴人才106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