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奔跑的马郢 创新的热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春华秋实,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马郢村作为中国数十万乡村中的一员,只用九年时间便实现质的蝶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样本。

  马郢的“生动”,在于鲜明的“反差”。马郢坐落在江淮分水岭,自然资源贫乏,无山、无水、无景点,无产业,2014年被列为省级重点贫困村。但近几年,马郢“无中生有”发展乡村文旅,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全国农耕文化实践基地”等多项国家级荣誉。2023年,马郢入选全省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从“贫困村”到“示范村”,马郢只“跑”了9年时间。

  复盘马郢蝶变的生动历程,我们清晰地看到,马郢探索出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方法论”:抓住改革创新的“牛鼻子”,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打通痛点和堵点,全力破解制约乡村振兴的难题,驰入发展快车道。

  在马郢,改革创新始于“马郢计划”。2015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驻村第一书记钟宇带领村“两委”,联合13家爱心机构发起“马郢计划”。该计划旨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开辟“助学、助农、助村”的“绿色通道”,让村民和志愿者加速双向奔赴。在某种意义上,“马郢计划”的实施,点燃了马郢振兴的引擎。

  人才和产业是乡村振兴的两大支柱。被点燃引擎的马郢,通过加速改革创新,多管齐下搭建平台,努力在“引归雁、育头雁、用鸿雁、留住雁”等乡村人才汇聚上下功夫。为此,马郢的关键一招,就是敞开怀抱招引乡村创客、返乡村民、专业机构来村创业,将各类人才变成乡村创客,破解乡村振兴人才难题。

  有了人才的初步聚集,如何让人才安心创业兴村,是马郢的另一道必答题。为了给创客们打造更好的创业舞台,马郢继续以改革创新的思维成立合作社,依托合作社灵活设置股权结构,成立电商公司、文化公司等,开展招商,丰富业态,兴起乡村产业。为切实服务人才创业兴村,马郢村千方百计优环境,努力让专业的人舒心干专业的事。如今,马郢全村成了创客的乐园和精神家园。

  改革,加速马郢推进系统集成创新。近几年,为全面推动马郢振兴,马郢所在的杨庙镇党委成立专门机构——马郢乡村振兴办公室,负责统筹指导马郢乡村振兴工作。在工作机制上,创新建立镇村社工作联动机制,充分整合政府、村集体和市场资源,从而加速创新建立和完善合作社运营机制、志愿服务机制、“万企兴万村”合作机制、文化活动举办和乡村治理机制。随着改革创新不断发力,马郢一路“过五关”,破难题。

  马郢的初步实践再次表明,在乡村振兴中,基层党组织要成为城乡融合的“架桥者”,和乡村、新旧村民融为一体,千方百计破解乡村振兴发展难题。

  当然,随着乡村振兴深入系统推进,马郢如何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等方面实现更高质量的振兴,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应对挑战、破解难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已给出了科学的“方法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在具体举措上,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换言之,下一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运用创新思维,“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担当,切实推动各项改革举措相互促进、协同配合、相得益彰,从而破难题、促振兴。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乡村的活力正在迸发,乡村的创业舞台将上演更多的精彩。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9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