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

首页>地方频道>芜湖>要闻

生态之城 向绿而行

□记者 陈旻 张锐

蓝天为幕,绿意环绕。近日,一场10公里健身跑活动在芜湖惠生联圩举行,热情的奔跑者为惠生联圩带来了激情与活力。

惠生联圩在长江和无为大堤之间,打卡胜地“网红沙滩”也在此处。今年初,我市明确要求把惠生联圩打造成为芜湖又一张亮丽的“生态名片、文旅名片”。如今,正在建设中的惠生联圩生态建设项目与主城滨江核心区隔江相望,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禀赋,未来这里将成为集综合休闲、观光体验、生态科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公园。从曾经为防汛修建加固的堤坝,到今天水清岸绿景美的高品质景区,惠生联圩的变化,成为芜湖将“绿色”理念融入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注解。

生态之变让百姓有所获

芜湖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水,是芜湖的灵气所在,也是芜湖最难得的资源禀赋,在“护水”这篇大文章上,尤其能体现芜湖如何注重发展中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秋高气爽,十里江湾人民公园游人如织。这条全长10.4千米的生态景观带将澛港大桥、临江桥等地串联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家就在附近,经常一家人过来散散步,看看江景。”市民胡智伟十分沉浸于江边美景。

而老芜湖人还记得,过去这一带沿线遍布非法码头、船舶中介,排污、野蛮施工等乱象丛生,一度是影响周边环境的“顽疾”。2017年以来,芜湖积极推动长江干流岸线集中专项整治工作,保留原有江堤的绿化基础,打造江堤生态活动区、滨江滩涂风貌区、林间湿地风貌区三大生态分区,坚持“还江于民、还景于民、还岸于民”,让滨江长廊实现华丽蝶变。

一江碧水让芜湖人流连忘返,赏心悦目的“芜湖蓝”也让江城百姓心旷神怡。

我市在这场“蓝天保卫战”中,以重点行业深度治理为抓手,协同减排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十四五”以来,全市空气质量取得明显改善,PM2.5平均浓度由2019年44微克/立方米降至2023年的34微克/立方米,自2020年以来,连续四年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例由2019年的71.8%提升至2023年的83.3%。

全市的自然生态建设也喜讯频传: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我们成功打造了湾沚区、南陵县、无为市、经开区等一系列国字头、省字头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示范工业园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在芜湖落地开花。

半城山水,移步见景。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供给百姓更有品质的人居环境,也成为城市可续发展的深厚基底。

绿色低碳写下转型答卷

当“绿”意融入城市发展理念,带来的不仅是生态与生活环境的改善,还体现在产业的转型升级上。

作为一种天然的绿色低碳能源,光伏行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隆基绿能正是其中翘楚。其与芜湖“牵手”建设的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已建成厂房42万平方米,下线首块搭载最前端技术的单晶组件。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实现10GW年产能,带动就业约2000人。

绿色低碳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内在要求,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信义集团全球光伏玻璃市场占有率超30%,拥有国内首条一窑四线的500T/D超白光伏玻璃生产线,市场份额行业第一;信义江北光伏组件盖板项目、无为弗迪电池、隆基光伏、协鑫光伏等一批重大项目已逐步投产;海螺新能源全球首套CO_2+余热利用储能电站、全钒液流储能电站等一批储能项目正加速推进……以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成为芜湖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现在,我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已形成以经济开发区、弋江区、湾沚区、繁昌区、三山经开区为重点的载体区域,正努力发展壮大以海螺集团、信义集团、海螺创业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头部企业资金、研发、人才、市场等优势,加大对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引领带动,全力打造“头雁企业+产业链企业”协同创新生态圈。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已在芜湖成为共识。

刚刚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体会议提出,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和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为芜湖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指明了方向。

“近几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和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局面正在形成,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全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走上了新台阶。”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我们将把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芜湖作出新的更多贡献。”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6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