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首页>地方频道>杭州>要闻

聚焦国家所需人民所盼 打造生命健康科创高地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创新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之一。

加快创新药等产业发展,开辟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加强健康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培育新兴产业、深化科技创新、培养用好人才等多个维度,对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作出部署。

来自生物医药领域的2位杭州代表委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在扎实调研的基础上,积极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方晓红:

强化原始创新 破除规则障碍 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工信部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为9.3%,利润总额年均增速为11.3%,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浙江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全力打造生命健康等三大科创高地。在杭州,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正加速推进。

“立足国内国际大市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副所长方晓红介绍了生物医药企业反映的一些突出问题,包括国产核心设备缺乏、高层次创新人才短缺、全球监管难以融入、各地有关规则标准不一、初创企业融资难等。

要掌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至关重要。方晓红认为,要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高标准、高层级、高规格制定生物医药产业政策,鼓励支持高层次人才引育、关键设备研发、“卡脖子”技术攻关、国产替代化等,着力强化原始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破除制度规则差异造成的障碍,同样至关重要。方晓红建议,一方面,对标国际标准,推动规则、规制、标准等制度性开放,加强新药审评审批技术规范、知识产权保护及认定等方面的国际接轨和结果互认。另一方面,从国家层面制定统一标准和审批尺度,优化集采规则,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和公平竞争。

今年1月25日,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正式揭牌。“作为中国科学院首个医学研究机构,我们将聚焦国家所需、人民所盼,全力打造生命健康领域国际一流原始创新策源地和高能级创新平台。”方晓红希望,相关部委加大对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重大需求,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人才引育和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丁列明:

高质量发展医药创新 让百姓用得起救命药

深耕医药行业多年,全国政协委员、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在履职的十多年里,一直在为医药行业的发展鼓与呼。今年两会,他带去北京的三份提案依旧和医药创新有关。

“医药创新的使命,就是要让老百姓用得起救命药,这既是民生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为了让提案建议更加具有针对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丁列明走访调研了数十家生命健康领域企业,与行业专家学者交流,并通过侨联、农工党、中国药促会、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等渠道,收集各方面的诉求和看法。

三份提案中,有一份是《关于进一步稳预期强信心 推动我国生物医药自主创新的提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在研管线占全球35%,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新药研发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仍存在不少困难与挑战,亟须稳预期、强信心,推动自主创新,把发展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对此,丁列明从融资、自主创新、人才等多个维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大力引导金融投资支持生物医药产业过冬”,这是丁列明提出的第一个建议。他表示,应进一步强化政策统筹和有效引导,让投资者敢于投资,创新者敢于创新。比如,对港股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放宽港股通纳入标准;支持生物医药企业通过IPO、再融资募集的资金投入新药研发、早期临床、优质药品权益的战略合作或相关股权收购;支持龙头生物医药企业通过发股购买资产等方式进行有效并购,适度提升国内生物医药市场集中度;鼓励地方政府设立产业专项基金,与风险投资基金合作,共同支持生物医药研发。

另一个建议,是要多措并举持续鼓励药企自主创新。在创新药定价上,他提出,应建立以临床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基础和导向的价格形成机制,真正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在创新药审评审批上,他建议将临床试验申请到期默认许可时间从60个工作日缩短为30个自然日,同时简化已获准开展临床试验但未上市药物联合用药IND申报要求。

此外,丁列明还提出,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在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加强对外籍高层次人才的服务保障,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4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