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首页>地方频道>黄山>要闻

村戏IP:“好声音”唱出“精气神”

锣鼓一响,好戏开场。

从去年至今,黄山乡村处处涌动着“村戏”的热潮。一出出好戏演得精彩,乡亲们看得入迷。乡土中国的文化脉动、生机活力,藏在了一台台接地气、聚人气的“村戏”里。

文化搭台,群众受益。“戏曲进乡村”唱出了传统文化的醇厚魅力,唱出了穿越古今的情感共鸣,唱出了新时代乡村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精气神”,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凝聚了更旺人气、注入了更多活力。“村戏”正为黄山乡村解开更多的“流量密码”。

黄山是徽文化发祥地,传统戏剧在这里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发轫于此的徽剧是中国国粹京剧的前身,目连戏被誉为“百戏之祖”“中国戏曲活化石”。徽剧、目连戏等传统戏剧,不单单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们历经数百年,传承了徽州文化精髓,富含浓郁地方色彩和徽式生活美学,用生动、活态的方式将徽州历史、风土人情和传统价值观一次次向外传递。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黄山市把“戏曲进乡村”作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重要抓手,持续举办乡村戏曲节,打响“徽州有戏·田野乡音”品牌,让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徽州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3年,为期一个月的黄山市首届乡村戏曲节首秀出圈,三区四县一路传唱,吸引村民和游客近万人,打响了“徽州有戏·田野乡音”品牌,进一步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各级媒体的争相报道。

2024年,黄山市第二届乡村戏曲节将贯穿全年,并相继在屯溪区篁墩村、黄山区太平湖镇二都村、徽州区岩寺老街等地鸣锣开唱,所到之处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让群众在家门口过足了“戏瘾”。

放眼全市,以徽墨、歙砚、鱼灯为代表的非遗元素植入景区街区;徽剧、目连戏等14个传统民俗小剧场在屯溪老街、屯溪河街、黎阳IN巷持续上演;一批非遗村、康养村、艺术村、哲学村、摄影村、戏曲村、写生村、美食村等徽州文化主题村不断涌现……从地方戏曲表演、民俗文化活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乡村旅游节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在黄山乡村轮番上演,在传承与活化利用过程中,文化活起来、乡村动起来,“戏路”越来越宽,精彩好戏一场接一场。

与此同时,黄山市高度重视徽剧的保护传承发展,成立了黄山市徽剧院,建设徽剧博物馆和徽风皖韵小剧场,与安徽省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开办徽剧传承定向班,在故宫博物院成功举办“徽班进京”故宫展演,开展“故宫与徽班”专题研讨,持续开展徽剧进校园活动,屯溪荷花池小学被列为教育部“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同时聚焦乡村振兴、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主题和时代命题,创作了一批反映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尚的新剧目。

祁门县闪里镇磻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古戏台之乡,走进村中,游客们围坐在古戏台前,一边听戏,一边品茗,享受古村落生活的惬意时光。围绕“磻村有戏、有戏人生”主题,磻村打造了全国首家“沉浸式”戏曲主题民宿群“戏与喜”,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有着“徽剧之乡”美誉的歙县璜田乡努力探索更多传承机制,让徽戏走进百姓生活,传统节日送戏下乡是璜田乡庆升徽剧团的惯例,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二起,庆升徽剧团在全乡7个村轮番上演徽剧大戏,四邻八乡的群众都要赶来观看。

新年伊始,2024年安徽省“村晚”示范展示首场演出在黟县柯村启幕,柯村大鼓、雉山凤舞、黟县傩舞等具有古徽州浓郁民俗特色的非遗表演,让村民们从田间地头走上绚丽舞台,并采取“现场+线上”“展演+展销”形式,打造“文艺演出+非遗展示+民俗体验+文创集市”的文旅活动新场景,展示新时代和美乡村新气象。前不久,徽州区西溪南村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秋季“村晚”主场。在黄山,“村晚”不仅活力四射,而且已形成遍地开花之势。

锣鼓声声唱大戏,最是人间烟火气。从“村戏”的古韵新声,到“村晚”的热火朝天,极具地方特色的“村字号”IP持续出圈,点燃了乡村的活力,照亮了乡村发展的“村光”大道。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1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