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上,海安市、如皋市、如东县、启东市、崇川区、通州区、海门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通州湾示范区作大会发言。
海安市: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今年以来,海安市紧紧锚定发展目标,鼓足干劲拼经济促发展,经济运行“稳”的基础更加巩固、“进”的态势愈发明显。海安将锚定目标不动摇、强化调度不放松、狠抓落实不懈怠,确保经济运行“高开稳走”,全力以赴实现“双过半”。
强化运行调度。围绕GDP核算34项基础指标,强化动态监测和调度,严格落实“一个指标一套解决方案”,推动优势指标再巩固、中游指标抓提升、弱势指标补短板。在重点弱势指标方面继续查漏补缺、积极赶超,其他指标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强化项目引建。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充实加强一线招商力量。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一月一主题开展“月月看、家家到”项目观摩活动,已签约项目创造条件尽早开工;已开工项目力争早日竣工;已竣工项目尽快转化达产。
强化精准施策。结合“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开展“亲商助企”大走访,推进涉企问题化解,推动企业稳产满产。立足海安传统产业份额偏重实际,旗帜鲜明用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化“产业焕新 空间再造”,加快“智改数转网联”步伐,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如皋市:为南通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
如皋市将深入贯彻本次全会精神,坚持用新质生产力理论指导新发展实践,坚决扛起经济大市担当,为南通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多作贡献。
深化高位统筹分析、部门板块联动、精细走访服务,持续巩固规模工业产值、服务业重点行业营收、限上零售和餐饮等指标提升态势,按照项目化思维补齐落后指标源头短板,完善产业经济数据底座。
扎实推动科创载体提质增效、“一线孵化、如皋转化”做深做实,引导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上海嘉定开展氢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特高压电力装备争创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省级高新区推动霖鼎光学牵头建设省微纳光学元件超精密装备与工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强华理合成生物概念验证中心、争创省未来产业先导区;长江镇用好深水良港和省级化工新材料园区的资源优势,加快培育先进纤维、电子和新能源材料、生物基化学品材料产业,力争经济发达镇评估苏中第一。
深入落实“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要求,深化专业招商、资本招商和乡贤荐商,延续领导挂钩联系、张榜比拼、单挑观摩和要素保障机制,提速专业化园区建设,加快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推动项目快开工、及早竣工投产,服务业项目提速提效。
如东县:力争在“七虎竞南通”中走在前
今年以来,如东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持续聚焦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产业基础,紧盯运行质态、政策集成、项目攻坚,提速发展质效、提振发展活力、提升发展后劲,坚持稳字当头、稳健运行,坚决扛起“勇挑大梁、争作贡献”使命责任,全力冲刺“双过半”,力争在“七虎竞南通、十强逐江海”的激烈比拼中进入第一梯队。
下一步,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全会部署要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做靓“绿色低碳”这一特色,聚焦“风光气氢”等新能源前沿产业,探索氢能开发利用、源网荷储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零碳园区建设,力争“十四五”末初步形成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示范。做实“向海跨江”两篇文章,以洋口港为载体全力策应通州湾石化双循环基地打造,更好融入南通万亿级临港产业培育和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快融入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产业攀高求新,招商聚焦沪苏,为南通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新样板多作贡献。做强“海洋经济”三大产业,确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三大主导产业今年形成超1500亿元的现代海洋产业集群。
启东市: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县域高地
今年以来,启东市全力以赴拼经济、创新实干促发展,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下阶段,启东将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县域高地。
聚焦发展“第一要务”,提升“1+8”重点经济工作专班整体效能,科学调度、快速反应精准施策,发挥企业服务中心作用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扎实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抓牢项目储备建设投产各环节。
聚焦创新“第一动力”,抢抓上海将启东定位为上海大都市圈“潜力提升区”的机遇,修订完善我市北岸先行区发展规划,加快从“搭框架”向“塑功能”转变,打造长江口“南有临港、北有启东”的产业创新生态圈。积极培育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全力在关键细分领域“换道抢滩”。提升特色产业“标识度”,深入实施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行动,大力招引“群主”“链主”和“配套专家”。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扎实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攻坚行动,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设备更新、技术迭代、产品升级。
聚焦稳定“第一责任”,过好“紧日子”,办好民生事,全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
崇川区:为打造全省重要增长极贡献主城力量
崇川区将坚定扛起主城担当,聚力聚焦“新四年”,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经济增速达平均、项目建设争先进、财税收入稳增长,确保实现“双过半”。
聚力科技创新。全力争创省创新型示范区,积极融入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加强科创企业引进和梯次培育,推动政策、项目、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打造产业强区。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机遇,深入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支持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等传统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新动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壮群强链。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不断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
加快双招双引。持续掀起项目建设攻势,高质量办好苏南招商推介等活动;推广国内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加快重大外资项目招引。开展项目落地攻坚竞赛,推动11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早开工早见效。加大人才招引力度,设立上海、西安等引才工作站,依托南邮南通研究院等平台培养高层次人才。
聚焦“万事好通”。推动政务、政策、市场、法治、开放、人文等六大环境再提升,持续擦亮“万事好通·濠满意”服务品牌。不断拓展长三角C9联盟合作领域,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跨域通办”。用好首席服务员机制,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通州区:以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通州区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锚定目标不动摇、奋勇争先不懈怠,全力以赴冲刺双过半,持续提升对全市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确保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1个百分点。
全力攻坚项目建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积蓄后劲,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路径,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光伏新技术、新材料等八条重点产业链,着力招引一批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人才集聚度高的优质项目。优化项目质量评估体系,推动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项目高效流动。
全力激发创新活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增添动能,健全完善科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加快建成一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落实人才新政3.0版,更大力度引进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畅通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
全力服务市场主体,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筑牢根基,持续擦亮“万事好通、周到有解”营商服务品牌,扎实开展优质企业分级分类培育,加快推动“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向中小微企业延伸,最大限度地释放政策红利、发挥政策效应。
海门区:努力交出“双过半”的满意答卷
今年以来,海门区坚定贯彻市委部署要求,全力以赴拼经济、促发展,经济运行月度评估持续位居南通第一。下阶段,海门将深入落实市委全会精神,把发展的干劲鼓起来、把发展的油门踩到底、把发展的质态提上去,努力为全市发展大局多挑担子、多作贡献。
要狠抓当前,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全力把工作往前做、任务往前压、进度往前赶,牢牢稳住优势指标、聚力提升薄弱指标。要猛攻项目,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积极构建全球招商网络;筹办长江口企业家年会,推动更多优质企业走进海门、投资海门;持续开展“三拼三比季季赛”活动,严格落实“项目管家制”,对重点项目实行“一项目一专班”,持续提升设备投入量和实物产出量。要聚力创新,积蓄经济发展动能,全面推进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加强与宝山、虹口等地战略协同,高水平融入“嘉昆太海”协同创新核心圈,大力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精心筹办半导体专题招商活动等。
总之,要紧抓当前、比学赶超、加压奋进,踏踏实实做好稳增长、攻项目、抓创新、保安全等各项工作,努力交出一份“双过半”的满意答卷。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全市新质生产力发展先行示范区
开发区深刻认识与创新区协同发展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责任定位和作用,坚持把“两年超千亿”作为当前最现实的任务,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持续做大经济总量。另一方面,坚持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支撑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动能,突出前瞻布局、整体推进、协同发展,奋力打造“全市新质生产力发展先行示范区”。
高位统筹、高效调度。发挥区街两级企服中心作用,紧盯中集等49家新增长点企业,推动产能充分释放,确保颗粒归仓。聚焦商务租赁、商品房销售等短板指标,多措并举,努力实现平稳增长。
协同发展、产创融合。积极参与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以龙头企业为支撑,组建创新联合体。大力推进东南大学南通海洋高等研究院建设。深化与清华、北大等高校校地合作。
向新而行、以质取胜。围绕“3+1”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全力强链补链延链。以“新时代未来产业园”开发建设为引领,切实优化前沿科技、专精特新以及欧美、中日产业园布局。抢先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在重大项目上实现更大突破,同时加强与南航城市空中交通研究院等院所的合作对接,进一步深化细化产业规划,催生更多合作成果。
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持续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近年来,苏锡通园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稳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下一步,园区将准确把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锚定目标,扬长补短、挖潜增效,确保实现“双过半”。
以跨江融合为突破。主动融入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积极承接上海、苏南产业项目和创新技术外溢。探索与国内顶尖高校共建“科创飞地”。深化“一次查·一起查”执法服务,持续擦亮“万事好通·舒心办”营商服务品牌。
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充分发挥中新、中奥国际合作平台效应,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新兴业态和服务模式,合力推进奥地利“全球孵化器”项目进南通。优化“金英”人才评价和人才乐居保障体系。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加快形成“金融-科创-产业”良性循环。
以产业强基为关键。以“智改数转网联”支撑焕新升级,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标杆工厂。支持集成电路龙头企业发展先进封装测试技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聚焦海洋环境保护、雷达监测等领域,因地制宜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前瞻布局低空经济、氢能源等产业,做强绿色制造业、绿色服务业和绿色能源产业,持续提升发展“含新量”。
通州湾示范区:以奋进姿态勇当向海图强主力军
今年以来,通州湾示范区牢牢把握跨江融合、向海发展的时代机遇,全力以赴抓实项目、培优产业、做大总量。下一步,示范区将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竞”逐江海的奋进姿态,勇当向海图强主力军。
在通州湾石化双循环基地建设上争当主力军。全力做好中石油项目规划环评等争取工作,高标准推进26项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中东地区国家使领馆、主权基金对接,积极与欧美、日韩重点石化新材料跨国公司沟通,招引一批强链补链绿色石化新材料项目。
在服务全市沿海发展大局上争做表率。全力招引“链主”和链上专精特新项目。精准研判重大项目进度、设备投资、开票销售等关键数据,扎实推进福莱特、蓝水等省市重大项目快建快投。推动新增长点项目“应开早开”“应入尽入”。
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上争作贡献。紧抓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共建机遇,坚持“聚链成群”,聚力“向新而行”,注重“环境提升”。紧盯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主动与省沿海集团组建创新联合体,在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领域积极探索,优化涉企精准服务。持续开展“聚力双循环,向海勇图强”干部专题培训班,激励党员干部比学赶超、攀高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