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

首页>地方频道>金华>要闻

在义乌,这样做能算新生意吗?

  最近一门新的生意在义乌流行起来——“义乌研学营”:由专人带你在义乌探店、探厂、开讲座、办沙龙,“揭秘”义乌

  在这里,创业门槛比其他城市更低、试错成本也更小,正是这样的特质,吸引着无数年轻人想来这里寻找机会

  

  义乌,与做生意有关。

  截至今年8月,义乌在册市场经营主体已突破百万户;这座县级市汇聚着26大类210万种商品,贸易覆盖2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里充满活力的创业氛围,让无数年轻人心向往之。

  但如果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关键词“义乌”“创业”,会看到两种完全相反的意见,有人说义乌赚钱很轻松,如“义乌躺平,月入2万元”“7天赚3万元”,也有人强烈建议,“不要跟风去义乌创业”“小白(即新手)不要无脑冲义乌”。

  到底听哪种声音?为解答大家对“义乌创业”的种种好奇,最近一门新的生意在义乌流行起来——“义乌研学营”:由专人带你在义乌探店、探厂、开讲座、办沙龙,“揭秘”义乌。

  记者调查发现,有人觉得颇有收获,但也有人提出疑虑:研学营带逛的店铺、探访的工厂,如果自己出手进货,会不会像旅游团的购物环节那样被“导游”吃回扣呢?

  组织研学营的人和参加研学营的,或许是同一类人——都希望在义乌这座充满机遇的城市获得成功,寻找答案——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

  义乌创业新赛道

  “你看到的义乌是什么样的?”

  今年夏天的某一个晚上,当组织者雪粒儿将这个问题抛给围坐成一圈的年轻人时,大家七嘴八舌,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世界工厂,世界小商品之都”“创新,还有它的高效能,真的非常让人惊呆”“持续深耕,任何一个行业都能在这里做出辉煌”“老板比较低调,也比较务实,也愿意帮助年轻人”“义乌这个地方充满活力和不可思议”……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原本不认识的参与者之间很快相互熟悉,义乌研学之旅就在“义乌印象”的话题中开启。

  这是一场破冰活动——雪粒儿和其团队筹划的义乌研学营中的一个环节。她在义乌组织研学营有两个多月,每期两天两晚,人数在15人左右,价格定在2980元,研学内容包括破冰活动、创业大咖分享会、探访跨境电商公司等,晚上去土耳其餐厅“领世面”。另外还有两个“重头戏”环节:探访2家有代表性的义乌小商品工厂和大家好奇的“云仓”,走访商贸城。

  雪粒儿的真名叫赵雪丽,在发起“义乌研学营”之前,她自己是一名从北京南下闯荡义乌的“90后”创业者。过去3年,她在义乌开了一家“供应链公司”,专门协调工厂和电商之间的发货、打包、售后等一系列环节,积累了不少义乌工厂、电商领域的人脉资源。

  在工作中,赵雪丽发现很多年轻人渴望了解义乌市场的需求,但社交平台的信息往往并不准确,而她自己认识不少工厂老板、店铺老板,这些老板背后才是真正的义乌市场。这些信息一组合,让她萌生了筹建研学营的想法。“很多关于义乌的短视频存在偏差,似乎看起来每个来义乌创业的人,都轻松简单地赚了很多钱,这不是真的,可能是一些人为博流量而放大了一些东西。”赵雪丽认为,她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快速地帮助想来义乌创业的年轻人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除了2980元的研学营外,赵雪丽还会定期举办收费199元的“研学茶话会”。来自江苏徐州的苗苗就曾在义乌参加过一场这样的茶话会。她记得,那天来报名的参与者来自各行各业,有从事法律行业的,有开实体服装店的,也有做电商直播的……大多都是想在义乌大展身手的小白,初入这座充满江湖气息的县级市,一切都还很新鲜。但每个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组织者给大家讲了自己的创业故事、义乌的市场行情、创业所需的准备等。”苗苗说,在这几个小时内,自己认识了几名打算在义乌创业的年轻人,还认识了一名分享自己办厂故事的义乌工厂老板。

  3个月前,苗苗辞去老家稳定的工作,只身来到义乌,帮做生意的朋友在商贸城订货。参加这次“研学茶话会”后,她决定组织研学营。“这是一片‘蓝海’。”苗苗判断。

  准备了一个月,苗苗筹划的研学营开张:以“一对一”为主,一天收费1000—1200元,她带学员逛商贸城、探厂,更像是一名义乌商贸城的“精选导游”。

  “来找我的人,大家的目的和期待都各不相同,有些是想尝试创业的、了解义乌市场的,也有些是已经开始创业、想找货源的。”苗苗说,她甚至接待过一家人的“5人团”,每人收费299元,带着大家到商贸城“精准采购”所需小商品。

  信息差是关键

  义乌国际商贸城内有7.5万家店铺。

  这个数字很抽象,但感受很直观。如果你是第一次到这里,想找某一种小商品,相当于“大海捞针”;如果站在四面八方全是店铺的过道当中,你很快就会感到“晕头转向”。怎样才能在浩如烟海的小商品中挑出适合自己的货品,成了一个难题。

  苗苗承认,自己的研学营能“接到活”,关键因素是“信息差”:“虽然我今年5月才来,但在这超过3个月的时间里,我一直在帮朋友订货,天天泡在商贸城里,认识了不少店老板,跟第一次来的人相比,我也算是‘老手’了。因为我掌握的信息比别人多,当我带逛市场时,就可以快速帮别人找到合适的货品。”

  帮助创业新手快速地在国际商贸城里找到合适的货品,并“手把手”地教“创业小白”如何跟店铺老板谈生意,这是几乎所有义乌研学营产品的内容之一。一位研学营的组织者解释,商贸城的老板们大多比较“高冷”,不少人甚至直接在门口挂牌“只批发不零售”,对于逛店的散客,如果不是明确要来批发货品,不少老板的态度都有些爱搭不理。而跟着研学营逛商贸城则不一样,在探店前,组织者通常会先和认识的店铺老板打好招呼,等学员们探店时,老板们不但愿意主动接待,还会分享自己的店铺故事或创业经历。比起自己单枪匹马闯入汪洋大海般的商贸城或许碰一鼻子灰,研学营的方式更有的放矢。

  其实研学营里的部分概念,如“陪逛”“探厂”“帮找货”这些服务,也不算新鲜事物,但义乌又是特殊的。作为国际小商品贸易集散地,义乌虽然只是一个县级市,但它的交通、物流、制造业都无比发达,在这里,创业门槛比其他城市更低、试错成本也更低,正是这样的特质,吸引着无数年轻人想来这里寻找机会。

  “小洋姐”的故事就颇为典型。她是业内公认第一个提出“义乌游学营”概念的人,把原本“陪逛”“探厂”“帮找货”这些义乌市场本来就存在的零散业务,一股脑整合成一条“赛道”,并且吸引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加入进来。

  小洋姐的本名叫王洋,35岁,黑龙江鹤岗人,“小洋姐”是她在社交平台上的名字。小洋姐曾在京东、阿里等“大厂”工作过。去年4月,她辞去了杭州互联网“大厂”的工作,开始寻找自己的创业方向。

  “最初的创业,就是要快速试错。”小洋姐说,自己也曾想过回鹤岗开咖啡店、做品牌营销等,“有一点很明确,想做和年轻人有关的生意。”

  小洋姐在“大厂”工作时,岗位是市场管理岗,对平台流量、规则、营销玩法等有实操经验,在工作中,她得了解平台在不同时间节点需要怎样的商品,其中有一部分商品就来自义乌。

  本身也在寻找创业机会的小洋姐意识到,这里蕴含着一个商机:既然有这么多年轻人想了解义乌、想尝试在义乌创业,为什么不组织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探讨呢?于是,她干脆把“义乌游学营”作为自己的创业方向:招募一群对义乌创业感兴趣的人聚在一起,交流不同渠道的选品和运营,去网红村北下朱等各大市场实战实操。

  “创业本身有一定风险,难免要交点学费,但义乌的创业机会更多。”在义乌采访时,记者发现,不少研学营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都希望在这里寻找同一个问题的答案——下一个拥抱机遇的会不会就是我?

  研学营到底值不值

  在义乌市面上的研学营产品中,通常都会有“探厂”这一环节,被纳入研学营“探厂环节”的工厂老板们,对这件事也有不同看法。黄子轩是一名“厂二代”,“我接待过这样的研学营,我认为对工厂来说是好事”。黄子轩列举了他总结的优点:第一,可以增加在社交平台上的曝光机会;第二,来探厂的人中,也许有一两个能达成生意上的合作;第三,对工厂来说,和不同创业领域的人交流,也能交到新朋友,对市场的新趋势有更多了解。

  也有工厂老板对这样的探厂活动持谨慎态度,一名做小商品生产的“95后”工厂负责人认为,由于自己的工厂是为批发商供货的,可能跟这类研学营不太契合。他举了个例子,如果研学营的“探厂”环节能为工厂带来更多的订单,当然是好事情,“但如果只是来参观,我还要花大半天接待,那还不如把这些时间精力花在现有的生产和订单上。”

  实际上,不仅是工厂老板持谨慎态度,也有部分参与研学的学员明确表示“不值”。在社交平台上,一名参与过研学营的人发帖称:“不要再为信息差冲动付费,去义乌,能长长见识,不能让你暴富,也不能帮你搭建起创业项目,真正能依靠的,还是自己的脑子和行动。”

  另一名参与过研学营的学员则认为,“探厂”对创业新手意义不大:“现在是供大于求的市场,创业者要找的不是厂商,而是消费者。只有手里有了消费者,才有资本和底气去找厂商要折扣。”

  对于“回扣”的疑虑,一位研学营的组织者解释,如果是在义乌实战过、做过生意的人,很难掉进坑里,他们对行情心中有数。但如果是新手小白跟着研学营,到店铺或工厂去盲目进货,这里面就可能存在水分,很容易“买贵了”。

  细究义乌悄然兴起的这类研学营,它的属性更偏向于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了解义乌,更像一场“游学之旅”。如果期待通过参加一次研学营就能创业成功,那无异于天方夜谭。一个义乌商人告诉记者,要想在义乌踏踏实实创业,还得靠自己辛勤钻研、货比三家、深入学习、谨慎实践,才能真正触达义乌这座遍地机会的宝藏城市。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7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