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黟县洪星乡通过创新积分制管理、“我来夸夸”户主会等乡村善治方式,围绕村居环境整治、平安家庭评选、和美庭院评比、调解邻里矛盾等方面,从小切口入手,不断激发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激活乡村善治新动能。
“通过积分量化村民的善行义举,现在我能直观地感受到村民参与乡村善治高涨的积极性。”近日,大星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徐宏伟谈及积分制管理模式时有感而发,“党建引领是乡村善治的核心驱动力。目前,积分制在大星村已形成乡村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然而,回望2023年,推进积分制管理模式时,村干部汪蓉玲感叹“成如容易却艰辛”,“刚推行积分制时,很多项目没有细化,最初笼统划分为6大项,村民大多是旁观者,甚至出现不理解的群众对其扣分项不满的情绪。”该村黄泥坑组在推行村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一户人家因占用村集体土地乱搭建拒不改正而即将扣分时,非常不理解,认为这种搭建是历史遗留问题,现在动了他的“奶酪”就是不合理。此时,村中还有其他原因面临扣分的农户也在观望。不过,当积分制真正落地后,该侵占村集体土地的农户看着被扣分的项目被正式公布,心中总感到不是滋味,仿佛走在村里都被人指指点点。当村干部再次上门和其沟通后,他主动拆除违章搭建物。“我认为积分制从小切口入手,让村民从旁观者到主人翁,村里的事由大家管。现在遇到护林防火、巡河保洁等公共事务时,村民主动联系村委会,积极性很高,对这些情况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加分。”
红光村以“党建+治理”为有力抓手,依托“和美红光,我来夸夸”户主会这一创新乡村善治模式,根据不同时段重点工作任务和群众关心关切的事项确定户主会主题,以乡、村两级干部为主体,常态化把户主会开到村民小组、开到群众身边,并细化乡风文明评议基本内容和正负面清单,精准制定积分评议事项,以该村5个村民小组每户为单位,以家庭为积分主体,将矛盾纠纷化解、志愿服务、好人好事、孝老爱亲、乡风文明等有关事项细化为规则,分类积分、分类奖惩。同时,还积极探索“户主会+积分制”融合发展模式,召开“和美积分”户主会15场,覆盖村民600余人,实现“事由民定、评由民议、制由民决”,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积分应用场景,创新推出“积分+分红”“积分+用工”“积分+销售‘土特产’”等模式,让村民凭借积累的积分参与集体收益分配,共享发展成果。2024年以来,开展积分制表彰2次,表彰积分靠前农户18户、线上累计兑换积分1500余分,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务工300余人次。
乡村治,百姓安。接下来,洪星乡将持续以“党建+治理”为抓手,不断创新完善“积分制”“户主会”“红黄榜”等乡村善治载体,在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激活基层群众自发参与村务管理的内生动力,提升村民参与村务决策和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凝聚基层治理的工作合力,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