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

首页>地方频道>淮安>洪声嘹亮

洪声E评 | 以“新”破局 推动生产力向“质”跃升

近日,江苏省科技厅印发《关于支持和推动高新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以“六新”行动为纲领,在全球科技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为高新区擘画了一条“换道超车”的突围路径。方案以新赛道重塑产业格局、以新生态激活创新动能、以新机制释放改革红利,为高新区新质生产力跃升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战略支撑。

开辟新赛道,推动产业从“千园一面”到“一园一策”。传统高新区发展中,产业同质化、低端化问题长期存在。而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通过技术革命开辟新赛道,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此次方案提出“一园区一产业一赛道”,正是对这一痛点的精准施策。通过建设新赛道特色专业园、推动赛道跨界融合发展,使得前沿技术与区域禀赋深度融合,实现生产力向“质”跃升:合肥高新区依托中科大科研资源深耕量子信息、苏州工业园借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抢占合成生物学风口、深圳坪山高新区聚焦生物和信息技术融合开辟细胞治疗新蓝海,均是通过“长板思维”实现突围。这种“一园一策”的精准策略,正是破解“卡脖子”困局、抢占未来制高点的关键。

构建新生态,推动平台从“要素堆砌”到“雨林共生”。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离不开技术、资本、数据、人才等要素的系统性重构,方案提出的“新技术引领”“新物种培育”“新要素链通”三大行动,实质便是构建“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在技术方面,推动打通“实验室-生产线-市场”的转化堵点;在要素方面,集聚数据、资本、人才形成多元链式反应;在企业方面,构建“蚂蚁雄兵+行业巨头”的共生体系:粤港澳大湾区以“港澳高校+深圳制造+东莞转化”的跨城协作,推动柔性电子技术产业化;杭州高新区打造产业大脑平台,整合多源数据,以数据流引导技术流、资金流;北京中关村通过“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让华为、百度等龙头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场景……这些实践表明,当技术突破与要素重组、企业培育形成共振,创新生态才能从“灌木丛”成长为“大雨林”。

设计新制度,推动治理从“政府主导”到“市场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勃发,本质是生产关系适应先进生产力的过程。方案中“揭榜挂帅”“人事薪酬改革”“市场化运营试点”等举措,直指制约创新的制度性障碍,为营造开放创新的治理生态提供了操作指南。一方面,需打破“唯论文、唯职称”的科研评价桎梏。“揭榜挂帅”机制以需求为导向,重新让市场定义技术价值。例如浙江宁波新材料科技城通过企业发榜、全球揭榜,攻克石墨烯导热膜技术难题,这种“英雄不问出处”的制度设计,释放了人才的创新潜能。另一方面,需推动高新区从“行政单元”向“创新共同体”转型。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实行“项目经理制”,由专业团队负责园区规划、企业服务。当政府从“管理者”变为“合伙人”,高新区才能成为制度创新、生产力跃升的“试验田”,助推市场活力不断迸发。

从赛道重构到生态再造,从制度破冰到治理升级,方案表明,新质生产力绝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产业逻辑、生态逻辑与制度逻辑的协同进化。随着江苏高新区立足自身禀赋,以“六大行动”为纲领蓬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将迎来“质”的跨越。这不仅是区域竞争的突围之道,更是大国崛起的关键落子。

供稿:岔河镇(朱子怡)

原标题:《洪声E评 | 以“新”破局 推动生产力向“质”跃升》

阅读原文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0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