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目标导向抓指标、问题导向促提升、结果导向谋革新
优无止境,连云港构筑亲商重商“强磁场”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营商环境,既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也是一个长期性工程,需久久为功。连云港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紧抓实,高起点谋划,高质量落实,高标准推进,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持久动力。
营商环境是区域竞争的重要“软实力”。近年来,连云港紧跟国家和省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主动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评估,以目标导向抓指标、问题导向促提升、结果导向谋革新,系统谋划营商环境建设。连云港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意识,不断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持续扩大“连心城贴心港”营商环境品牌影响力。
回应企业诉求,激发发展活力
民营经济在连云港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截至2024年底,连云港市民营企业数量占经营主体比重达95.8%;实现税收457.3亿元,占比超过90%;全市民营企业吸纳就业登记48.4万人,占比超过80%;民间投资1555.5亿元,占比超过70%。
这种经营主体结构,使得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更有现实的针对性和迫切性。连云港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全力破解企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过去因厂房无产权证办不了抵押贷款,如今拿到不动产权证,扩产底气更足了。”在赣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紫菜产业园,连云港市渔乐春海苔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惠感慨。
长期以来,部分工业企业因历史原因面临“有厂无证”困境,导致资产无法盘活、融资渠道受阻。为此,赣榆区坚持不破底线、打破常规,成立工作专班,建立“一企一策”服务机制,针对土地规划不符、消防验收缺失等问题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截至目前,赣榆区已为39个工业项目办理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企业资产实现“可登记、可抵押、可流转”。
“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不是终点,而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新起点。我们时刻关注企业诉求,着力营造亲商、爱商、护商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企业谋发展、谋改革、谋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连云港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
把企业和群众“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作为优化营商环境重要标准,连云港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措施。出台《连云港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就市场环境、监管执法、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打造“企业诉求+多服务主体”的产业服务体系,“一企来办·连云港市企业网上服务中心”用户超7.81万个。精准推送各类涉企政策,实现涉企政策主动推广和精准送达服务91.1万余次,帮助企业完成线上融资35.7亿元。拓宽企业诉求渠道,建立涉企诉求快速响应机制,企业有效诉求办理满意率98.1%。
营商环境提升的作用体现在具体的数字上——截至3月底,连云港市经营主体总数已突破79万户。
发力改革创新,打通堵点难点
“只需在‘一体化(运政)平台’录入简单信息,就能一次性办理开办企业的所有手续,实在太方便了。”连云港市欣荣吊装有限公司办事员在办理相关证照时,享受到“1000”工作机制的便捷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的本质在于驰而不息的改革。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突破,提升政务服务质效,连云港市政务服务中心交通运输局窗口在原有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的基础上,推进实施“1000”工作机制,即三证(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从业资格证)“一次办”,实现申报材料“零提交”、数据核验“零填报”、线上线下办理“零等待”,全力打造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集成办”“跨域办”“自动办”和“容缺承诺办”服务模式。
连云港积极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应用场景,推进“一件事”线上线下融合办理,加快政务服务网、政务服务中心和12345热线业务衔接、服务贯通,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全市国家和省定“一件事”办件量超47万件。
“综合查一次”是连云港为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解决多头监管和重复检查等问题的一项创新改革。连云港在全省率先开展“综合查一次”改革,编制全市通用的跨部门监管场景清单,建成市县镇三级使用的一体化“综合查一次”数字平台,推行跨部门、清单式联合执法机制,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全市共设立13928个常规检查计划,覆盖36个部门800多个事项,通过“综合查一次”机制整合精简为2244个检查任务,降幅达83.9%。
突出改革抓创新。连云港认领省级改革事项清单任务36项,其中自主承担的改革事项12项。确定市级创新项目70项,市级财政拨付创新项目支持奖励经费,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创新项目给予财政支持,充分调动全市上下大胆探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担当作为、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
优化市场环境,提升发展质效
营商环境的内涵不仅是开放包容,也要注重公平有序。连云港突出市场体系完善,着力打造公平、高效的市场化营商环境。
“在赣榆区电商信用监管平台上输入主体信息即可查询该主体的处罚、表彰和分级情况。平台基于归集的电商信用数据自动生成电商企业、电商主播诚信档案,可供市区两级主管部门参照。”赣榆区发改委信用工作负责人杨迪说,“此外,平台还可以将整合归集的信用信息,按照预警规则加工形成不同等级的预警信息,并进行分类(重大、警示、关注、提示)提醒,辅助监管部门进行分级分类监管。”
在数字经济的新 浪潮中,连云港的电商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功培育东海水晶穿戴甲、赣榆海产品、灌云主题服饰等电商产业带,拥有电商企业平台9000余家,网店数量约2万户,2024年,连云港全市网络年零售额突破1200亿元。
诚信经营,方能行稳致远。连云港市发改委打造电商信用监管与服务智慧应用平台,并创新“智能比对+一键帮办”修复模式,精准帮扶企业修复信用。连云港市市场监管部门针对网络直播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出台规范标准,为重点电商企业进行合规体检,全面规范电商经营活动,引导电商产业健康发展。
连云港积极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一批妨碍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突出问题得到纠治,市场监管效能持续提升。
同时,推行柔性执法,探索实施市场监管执法“观察期”制度,累计办理不予处罚、减轻处罚案件1266件,为经营主体减免处罚金额1.18亿元,真正做到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接下来,连云港将以深化改革为牵引,着力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提升服务效能,持续专班运作,将优化营商环境融入工作日常,推动我市营商环境质量持续提升。”连云港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