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我来……”6月18日,在屯溪百鸟亭小学的课后服务漆扇课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体验漆扇制作过程。在泥塑课上,陶泥在同学们的手中变得柔软而有生命,他们用灵巧的手指捏出形状各异的陶罐,然后上色,从最初的笨拙摸索到逐渐熟练,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到了乐趣。
同样,在屯溪江南实验小学的校园里,一场别开生面的竹编课正在进行。课堂上,专业的竹编老师详细地为同学们讲解竹编的历史、技艺和文化内涵。随后,同学们按照老师教授的方法,一挑一压、一编一织。在手指的灵动穿梭间,竹篾逐渐交织成各种形状。“我非常喜欢竹编课,它十分有趣,不仅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和耐心,还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学生廖子易说。
自“双减”政策全面推进落实以来,屯溪区以赓续中华文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着力点,把传统文化搬进课后服务课堂,开设多元传统文化特色课程,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据统计,全区各校因校制宜,利用学校社团,探索开展地方性非遗课程和拓展性课程等非学科类课程20余项,服务学生13435人,学生参与率75%,教师参与率100%。
“我们区属学校在课后服务时间,积极引入竹编、泥塑等传统手工与非遗文化,校内外联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劳动技能的同时,让他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屯溪区教育局教育股负责人姚志明表示,“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深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让课后服务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