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金融都市运动中心室内配置的羽毛球场很受周边白领的欢迎。资料图片
记者 戚颖璞
近日,申城暑气蒸腾,室内文旅消费进入高峰期。中午时分,当大多数健身房还在静等晚间人流高峰时,外滩金融都市运动中心内已经一片火热。年轻人在这里打球、健身或跳操,他们大多是在周边工作的金融白领,利用午休时间来放松身心。
在过去,要在高楼林立的上海黄金地段找到一方适合市民活动的休闲场所并不容易。随着上海持续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许多沉睡空间被唤醒,赋予新的功能和活力。但如何确保这些场所长效可持续运营,成为亟待解决的新挑战。
外滩金融都市运动中心作为上海首家利用地下空间打造的都市运动中心,不仅价格实惠,而且提供多样化的运动项目,探索破解传统健身场地选址难、成本高的痛点。
地下空间华丽变身
外滩金融都市运动中心“隐匿”在南外滩滨江一线的写字楼群里。记者跟随着三三两两的市民沿着楼梯往下走,才找到这处位于地下二层的运动场馆。
“不熟悉的人可能不容易发现它的存在,可一旦找到入口,真觉得里面别有洞天。”白领王女士告诉记者,她下班之后常常到运动中心的“超级火烈鸟共享操舞房”上瑜伽课,旁边还配备了集成式更衣室和淋浴室,方便健身人士使用。
在地下空间里,普拉提房、操舞房、健身房依次排列,并配备了食堂、更衣室、淋浴室,室内中央的场地也被利用起来,改造成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地。还有一处洛克公园轰趴营地,把休闲健身进行集成,提供桌球、小剧场、射击、射箭、咖吧等服务,一站式满足各类需求。
这样的改造,契合了上海城市空间建设的新趋势。虽然城市健身环境有所改善,但寸土寸金的上海,健身设施供给仍然无法满足市民群众的需求,供需矛盾突出。上海正在积极打造的“15分钟体育生活圈”,是“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重要组成,旨在推进健身设施补短板,拓展市民身边的高品质健身空间。
在推进健身设施补短板行动计划中,上海因地制宜利用“金角银边”,满足中心城区健身需求。挖掘有限的城市空间,充分利用高架桥下、屋顶和地下空间、闲置场地等建设嵌入式场地设施,实现小空间、多功能。
如今,南外滩金融机构集聚,白领和周边居民越来越多,对公共服务配套的需求也愈发旺盛。为了满足新的需求,多方合力把鑫景金融中心地下的闲置空间加以改造,经过半年建设,改造成为外滩金融都市运动中心,同时承担小东门市民健身中心功能,总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
2023年8月,外滩金融都市运动中心开放后,吸引了不少周边白领。有的白领在外企德科大厦工作,从下楼到开始运动只要几分钟,有的白领从海通外滩金融广场步行过来,也只有800米。最近,外滩金融都市运动中心还在美团上线了不同时段的羽毛球团购套餐,相较平日,暑假有很多青少年来上课练习,迎来了一波小高峰。
探索公益商业融合模式
打开“大众点评”搜索可以发现,外滩金融都市运动中心凭借实惠的价格,收获了不少用户点赞。小东门共享健身房尤其典型,记者看到,入口处张贴的收费标准远低于市场价。从周一到周日,按照不同时段,每小时收费在3元、6元、9元不等,碰到体育公益日和政府体育活动还会对市民免费开放。
外滩金融都市运动中心运营方、上海洛合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富祺告诉记者,秘诀在于多方合作。外滩金融都市运动中心由黄浦区体育局牵头,联合小东门街道、外滩投资集团及洛克公园,借助四方力量共同探索公益与商业融合的体育服务供给模式。
黄浦区体育局负责项目的选址与规划,区属国有企业外滩投资集团则以较低廉的租金引入洛克公园作为运营方。属地的小东门街道也积极参与,出资建设一个社区共享健身房和操舞房。这些设施不仅在价格上实现公益性收费,在非高峰时段还可以免费提供给社区的文化体育团队使用。
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多方合作,外滩金融都市运动中心成功地融合了商业运作和公益服务,形成多方受益的模式。这种合作不仅确保了运动中心的可持续运营,还为周边的白领和居民提供高品质的健身服务,也促进了社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