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月17日),在阳澄湖中华绒螯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8万尾中华绒螯蟹“阳澄湖1号”新品种蟹苗欢快地游入湖区,为阳澄湖大闸蟹种群的延续和壮大注入新的活力。当天,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举行蟹苗放流暨水生生物保护共建活动。
记者看到,这批蟹苗规格较大,个头普遍超过1元硬币大小。据了解,此次放流的蟹苗数量共计1.8万尾,规格均符合相关标准,确保了蟹苗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
据介绍,本次放流的中华绒螯蟹“阳澄湖1号”新品种蟹苗去年10月通过了国家农业农村部水产新品种认定,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苏州市阳澄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苏州沺泾阳澄湖大闸蟹有限公司、苏州优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五家单位发起,在阳澄湖养殖群体中挑选雌蟹和从长江野生群体中挑选雄蟹为基础群体,以体重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技术,奇、偶年同步选育,经过十多年连续五代精心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18月龄体重比普通中华绒螯蟹体重提高10.02%,适宜在全国水温15℃至30℃的人工可控淡水水体中养殖。
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研究员张茂友告诉记者,这次放流的中华绒螯蟹“阳澄湖1号”新品种也是苏州历史上第一个水产新品种。这个品种除了保留阳澄湖大闸蟹青背、白肚、金爪、黄毛、壳薄的显著特征以外,还有两个优点,一个是生长速度快,第二个是大规格比例高。与传统养殖相比,生长速度要快19%以上,大规格比例要高出21%以上,为养殖出又好又大的阳澄湖大闸蟹提供了种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