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并就健全预算制度等作出重要部署。滁州市财政局(国资委)局长(主任)马有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市财政局(国资委)将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深刻认识深化各项改革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谋划推动新一轮改革的原则要求,扎实有效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实,不断提升财政管理质效,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滁州新篇章提供坚实财政支撑。
马有山说,近年来,市财政局(国资委)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财政金融工作“争先进位”奋斗目标,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国企改革深入推进,金融服务成效显著。市财政局(国资委)机关先后获得“全国财政系统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全省财政系统先进工作集体”“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单位”等荣誉,我市获批全国首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获评“全国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市”,政府债务管理工作连续8年全省第一,财政一体化建设工作获省财政厅通报表扬,“免申即享”工作在全省工作座谈会上作先进典型发言,金融工作连续3年被省政府通报激励表扬。一是聚焦财政预期目标任务。加强财政运行分析研判,建立落实财税协同、上下联动工作机制,推动财政收入量质齐升。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20年的226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298.2亿元,年均增长9.7%,总量稳居全省第三。二是聚焦财政保障职能发挥。积极争取债券额度,保障重点项目建设,3年共发行专项债547亿元,规模位居全省第三。促进民生事业发展,发展优质均衡教育,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民生类支出累计完成1649.6亿元,占财政支出84%以上。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获批全国首批整市域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三是聚焦市属企业做大做强。认真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连续两年考核全省第一。市属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分别从2020年的918.2亿元、50.2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278.1亿元、73.9亿元。四是聚焦金融发展实体经济。2023年新增贷款投放728亿元,居全省第三,新增上市企业2家,总数达16家,居全省第三,在全省率先实现A股上市企业县域全覆盖。
马有山表示,下一步,市财政局(国资委)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锚定“两高一加快”新定位和“十个有更大作为”新要求,深化各项改革,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一是坚持提质增效,提升财政科学化管理水平。加强宏观政策研究和形势研判,围绕全年一般公共预算目标,加强财源建设,提升财政收入质量。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持续优化政策衔接,强化资金统筹整合,全力支持“三保”、重点项目等资金需求。加强财政库款管理,及时跟踪分析库款变动和资金运行状况,确保库款保障水平位于合理区间。严格执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定期开展风险评估,确保债务风险稳中有降。加强地方金融监管,精准处置涉众金融领域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二是坚持厉行节约,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坚持零基预算理念,开展2025年预算编制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强化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做到“小钱小气、大钱大方”,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预算支出安排坚持有保有压,压减低效无效支出,按照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支出,真正做到集中财力办急事、大事、要事。细化预算编制过程,调整预算定额标准,避免预算经费虚增及财政资金浪费。强化绩效导向,坚持开展项目事前绩效评估、项目公开评审等预算编制手段,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坚持优化调整,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优化国有资本布局,通过管控提升、同类归并、重组整合等方式,加快形成“集团板块统筹、核心企业聚力、项目公司支撑”的新格局。提升国企经营能力,加快拓展经营性业务,围绕战略管理、财务运营、风险管控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高企业管理质效水平。提升国企发展活力,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以公司章程为核心的企业制度体系,厘清各主体边界,提升运行效率。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加快“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激发经理层活力。
四是坚持创新驱动,强化基金引投能力。推进“基金丛林”建设,着力增强基金效用,把发展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与基金招商结合起来,搭建企业与基金投资机构的对接服务平台,着力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加强产业支持。积极争取省级产业引导基金支持,主动把握全省十大新兴产业基金战略机遇,参与设立各类母子基金,全方位对接产业园区,依托国有资本运营平台作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桥梁纽带,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和政策链深度融合,聚力引进规模大、质量好、前景优的项目落户,进一步做大基金规模,为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