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句容市华阳街道山芋地村秦淮花灯基地热闹起来,许多市民前来选购心仪的花灯为春节增添喜庆。村民余培银说:“每年过年都有当地和周边的游客慕名来买,山芋地村也因秦淮花灯而出名”。近年来,华阳街道围绕文化传承、品牌打造、产业振兴,打好“一盏花灯”“一颗福桃”“一只老鹅”三张牌,走出特色化、品牌化、产业化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一盏花灯”点亮乡风文明
“弦管千家沸此宵,花灯十里正迢迢。”走进位于下甸村山芋地自然村的秦淮花灯基地里,一盏盏设计独特、结构精巧、韵味悠长的花灯映入眼帘。“秦淮花灯是中国灯彩的一个重要支流,在秦淮河流域传承了千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柏华介绍,他制作的灯彩,不仅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还融合了秦淮流域的文化特征,成为当地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受到老百姓的喜爱,成为逢年过节的必备品。
近年来,华阳街道将非遗文化作为传承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1400余万元建设山芋地村,在保护和传承秦淮花灯的同时,于灯彩中注入“党建红”,结合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带动乡风文明提档升级,提升乡村振兴文化内涵。“我们规划打造了以秦淮花灯文化为核心的‘一核五区’,并在2022年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下甸村党委书记笪玉华介绍,以非遗为“题”改造后的花灯基地,以非遗为“魂”创成的特色田园乡村,为山芋地村的文化产业振兴夯实了基础。
“一颗福桃”种出甜蜜生活
上世纪80年代,桃树在华阳街道生根发芽。1985年,为改善家庭生活,杨修林夫妇利用自家20亩土地开始了桃树的种植,成立秀林家庭农场。“一开始是‘新白花’水蜜桃,后来发展到黄桃、油桃、蟠桃等2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也扩增至180亩,年产值在100万元左右。”秀林家庭农场负责人、“桃二代”杨德亮说,作为党员,他一直不忘服务群众的初心,带动附近50多户村民种植桃树。
近年来,为进一步扩大本地桃的影响力,华阳街道以“福桃文化节”为抓手,打造“华阳福桃”品牌,系统性整合资源,统一管理,以“一颗福桃”串联百姓生活。自2020年起,连续举办四届华阳福桃文化节,吸引大批游客现场采摘。同时,于2021年成立句容市华阳街道桃业协会、桃农党支部,首次对境内桃产业进行规划发展,通过产业带动、党员示范,促进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2023年4月份,我们又成立了句容市华阳福桃专业合作联社,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整合资源,共同发展桃产业。”华阳街道农业农村局局长邰成刚介绍,“目前,街道共有种植户76户,种植品种20多种,年销售额1320余万元。街道还将打造243省道沿线乡村旅游观光带,开展多条研学、采摘、游玩路线,让游客们慢下来、留下来。”
“一只老鹅”飞出富民产业
“吃老鹅,去新坊。”在新坊村老鹅一条街,灶火旺盛、鹅汤飘香的老鹅馆一“火”就是20多年。
“每天要卖出100多只老鹅,高峰时每天能卖出600多只。”新坊老鹅协会会长、党支部书记汪祥介绍,鹅产业带动了新坊村大批村民就业、致富奔小康。目前,村内有35户村民开办了老鹅馆,带动200余名村民就业,年产值超过3500万元。
为进一步扩大产业优势,华阳街道通过夯实组织队伍架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深度挖掘鹅历史文化,打造特色旅游观光景点,让“新坊鹅”飞得更高更远。前不久,新坊村“鹅部落观光园”建成并免费开放,不仅解决了村民日常锻炼的场地问题,更成为八方食客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我们还准备以‘鹅部落观光园’为中心,完善功能布局,通过景观带的提升、健身器材的投放以及鹅文化的宣扬,进一步突出体验性、观赏性、趣味性以及知识性,让更多游客知晓新坊老鹅,让更多的老百姓增收致富。”汪祥说。(慧民 繁琦 周茉 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