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搭建“1”个平台,选优阵地筑根基。健全一支队伍。开展2024年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新选任167名人民陪审员,建立了具备较高政治素质、具有广泛代表性和扎实群众基础的人民陪审员队伍。同时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活动。今年以来,共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15次。优化平台机制运行。规范中心常态化运转,制定“研-攻-督-考”全链条调处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汇集多部门力量对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攻坚化解;实行重点事件督查督办和通报制度;将矛盾纠纷办理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强化经费保障。明确案件补贴标准,按照纠纷案件难易程度分别发放个案补贴。开展人民调解能手、优秀调解案例评选表彰活动,对评选出的人民调解能手和优秀调解案例直接给予物质奖励。
二是推行“4”项举措,定纷止争全闭环。利用“一体化办公,协同化治理”模式,实现从各自为战到统筹联动,着力构建纠纷多元化解格局。点面结合树品牌。大力创建“龚建华调解工作室”“袁琴娣调解工作室”等矛盾解纷调解个人品牌;打造“柏杏大碗茶”“心和议事亭”等符合社区特色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品牌,打造一支以街道一站式矛调中心为主导、(村)社区调委会为基础,行业性调委会为支撑的调解网络。一站受理全覆盖。设立“综合受理”窗口和若干专项窗口,并设有公共法律服务室、心理服务室、远程公证室、法治宣传区等多功能服务场所。多元联动聚合力。中心窗口由信访、司法、综治(网格)成建制进驻,劳动保障、退役军人等条线定期进驻,建设、民政、城管条线和人民法院采用定期坐班、急时联调方式。组建天宁区专职(专家)调解团,遴选退休法官、社区书记等5位专职调解员,专业化解重点复杂矛盾纠纷。跟踪回访提质效。坚持“回头看”,以电话回访、入户走访、居民座谈等方式,对已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回访,进一步掌握了解协议履行情况、有无新的纠纷苗头等,巩固调解成果,防止矛盾纠纷再次激化升级。
三是紧抓“3”个提前,下好调解先手棋。坚持将源头化解预防纠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截至目前共调解纠纷3198起。提前宣传引导,普法教育早介入。通过公众号、网格微信群转发普法小视频、普法动画片等形式宣传群众关心的调解热点话题。结合“三官两师进社区”活动,定期进社区(村)坐班答疑解惑,开展相关专题讲座、举办专题宣传活动。打造大运河法治文化长廊,不断拓展沉浸式、体验式普法教育阵地。今年以来,共开展调解类普法讲座20余场,发放“人民调解员一法一条例”宣传手册1500余册。提前信息摸排,隐患源头早发现。常态开展登记录入、矛盾分流、舆情研判、协调联动等工作,统筹街道、社区(村)两级平台分级运行,联动共转。依托127个综合网格,广泛开展矛盾纠纷线索摸排。今年以来全区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组织接待群众4173批次10230人,组织排查3986次,受理案件总数3237件,调解3237件,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9.9%以上。防止矛盾纠纷激化13件,无因调解不当引发“民转刑”案件发生。提前分类处置,矛盾纠纷早清仓。实行分级分类报告处置制度,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调解难易程度和社会影响等因素,将矛盾纠纷分为简易、一般、疑难、重特大四个等级,分类分流处理。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