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泾县医保局充分发挥医保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中的牵头引领作用,综合运用支付方式改革、基层服务建设、大病医治能力提升和医药质量管理等各种政策资源和管理手段,形成政策正向叠加效应,取得了医院得发展、医保得节省、患者得实惠的多赢成效。
创新支付机制降低费用负担,提高三医协同“可及性”。坚持总额预算管理总体思路,完善多元复合医保支付方式,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能。探索实施城乡居民医保门诊慢特病支付方式改革,印发《泾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支付方式改革方案(试行)》,在优化申报认定、转变支付模式、加强监管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鼓励医疗机构主动作为,引导群众基层首诊。2024年1—6月,县域内门诊慢特病就诊人次同比上升9.08%,门诊慢特病次均费用同比下降4.85%。制定《泾县基层医疗机构适宜日间病床收治住院病种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方案》,在11家乡镇卫生院启动日间病床按病种付费省级试点,破解基层医疗机构小病挂床住院难题,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2024年1—6月,居民医保就诊人次同比增长138.82%,次均费用同比降低14.96%。积极开拓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有效路径,实施《泾县中医药适宜技术门诊病种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实施方案》,3家县级医疗机构实行中医药适宜技术门诊按病种付费试点。探索中医优势病种按DRG点数付费支付模式,推进中医特色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创新服务机制促进健康守护,拉紧基层医保“便民链”。全面实现村卫生室医保结算,将符合条件的121家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医保定点管理,方便群众就近就医;为乡镇卫生院医疗点、村卫生室和定点零售药店配置38台配置“刷脸办”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设备,进一步提升医保综合服务能力;前移健康管理关口,全力支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设,自2019年泾县医保局成立以来,累计支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合计421.44万元,引导基层医疗机构做实做细健康管理服务;率先打造基层医保15分钟服务圈,将28项高频服务事项全部纳入至乡镇,有力有序下沉14项经办服务向村级倾斜,以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助力基层治理运转高效。2024年截至目前,通过镇村医保服务站点共为居民提供报销咨询服务5.56万人次,办理各类医保业务1.68万件。
创新管理机制提升诊疗能力,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建立大病医治能力提升医保激励机制,出台《泾县建立县域内大病医治能力提升医保激励机制实施方案(试行)》,围绕病种遴选、医保激励基金分配、大病医治能力提升、绩效考评、综合评估等五个方面制定相应机制,不断提升县域内大病医治能力,减轻参保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推动“大病不出县”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卫健、财政部门,针对部分外转率高、当地能治疗、消耗医保基金费用大的病种,科学遴选12类48种疾病36项手术操作作为实施病种,合理确定医疗机构医保激励基金分配金额,鼓励医疗机构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建立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同时,加大“长三角名医工作室”建设力度,提高聘请全国知名医疗专家来泾诊疗频率,今年以来,全县共建设“长三角名医工作室”7个,实施本项改革外请专家医疗费用合计11.35万元。2024年1—6月,县域内实施病种就诊人次同比增长142.11%,实施病种医保基金同比增长114.67%,占县域内住院医保基金比例增长了0.88个百分点,取得明显成效。
创新协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织牢医药质量“安全网”。高标准落实药品耗材带量采购,2024年以来,共完成13批次367种药品耗材集中采购,药品耗材价格平均降幅54%;落实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激励政策,对13家医疗机构发放2023年度激励资金212.6万元,推动集采工作扩面增量;推行零售药店常规药品价格监测和信息发布机制,按月监测5家定点零售药店40种常规药品价格;协同市场监管、卫健部门,建立“三医”监管协作机制,推动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医保基金等领域信息共享、联合执法、联合惩戒,形成监管合力。
通过实施一系列创新机制,泾县县域内医疗服务能力和健康管理水平逐步提升,2024年1—6月,县域内住院就诊率同比增加0.91%,医保基金使用效益得以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