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记者 何家玉)21—22日,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广场上,连续举行的两场招聘会上,都出现了南通企业的身影。这是苏陕协作开展后,南通连续第八年带着企业到汉中来招聘,目前约有3000名汉中籍员工在南通稳定就业,通汉协作,山海情深。
130家企业,达成初步意向1364人
53家企业、4861个岗位,今年赴汉中的招聘团,是8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涉及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也有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传统行业,一半以上都是技术岗位,月工资基本上都在6000元以上,最高的能达到万元。
夫妻、姐妹、发小,两天的招聘会中,冒着风雪前来求职的人不少,有的刚毕业想出去闯荡,有的新失业想给家人挣更好的生活。有的人对工资水平存疑,企业人事直接翻出公司的定岗工资表;有的人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企业人事会介绍内部的师徒制和外聘培训活动,力争解决求职者的每一个困惑。
除了现场招聘,恒力集团恒科新材料人力资源部经理陈娟娟还开着抖音直播,向直播间的网友介绍企业、岗位和现场招聘会,“现场有十多个人表示意向,线上还有100多人留下了联系方式,家里的同事会和他们对接联系。”
春节之前,启东就已组团到过汉中,开展招聘活动的同时,还给长期在启务工的人员家里送去慰问品;22日,海门的招聘团回到勉县;23日,通州区的企业团又赶到城固……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共组织130家企业赴汉中开展招聘活动24场次,提供岗位9090个,目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364人,其中56人已经抵达南通,走上工作岗位。
8年老搭档,把岗位送到集市上
海门和勉县是区县结对的老搭档了,“我们在勉县设置了一个常驻的劳务公司,聘请了当地员工,一起做海门的宣传和招聘工作。”海门区就业管理处副主任陆燕红介绍说,年前,劳务公司就利用人们赶集的机会,在各个乡镇宣传了海门的企业、用工需求,南通的工作人员则在节后上班第一天就赶到了勉县。
9家企业来到现场,另外还有20多家企业有用工需求,5天时间里,海门已经在汉中参加了5场招聘会,其中三场是在乡镇的集市上,“集市上人员集中,效果更好。”陆燕红说,通过前期工作,已经有38人通过体检确定去海门,“本来准备23号包大巴回的,由于天气原因高速封路,现在正在联系购买火车票,争取尽早到海门。”
据统计,目前在海门工作的汉中籍员工大概有两三百人,之前海门区人社部门还在汉中员工比较多的希诺公司拍了个视频,在汉中宣传时播放,“这次还有在海腾铜业工作的老员工,带了4个老乡回海门去工作。”陆燕红说,去企业的夫妻档比较多,一方面能存下来比较多的钱,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还可以把孩子带过来上学,“南通的教育优势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而且孩子来上学,父母就业就更稳定了。”
结下新“亲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
21日下午,在南通市就管中心与汉中市劳动就业服务局的撮合下,通州区人社局与汉台区人社局举行了劳务协作座谈会,并签订劳务合作协议。南通与汉中,又结下一门新“亲事”。
作为汉中市的中心城区,汉台区此前一直没有结对的区县,看着兄弟县的对口劳务协作开展得风生水起,不免羡慕,“主城区也有不少富余劳动力。”据汉台区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李丹介绍,去年10月开始,他们注意到,一些本来在外打工的人,因为企业不景气提前回乡,“本地的岗位多是服务业的,制造业的岗位比较少,挺担心他们找工作的事情。”
在观看了通州区的宣传片后,李丹感叹道,“通州的工作岗位很多,工作条件也很好,对于汉中的劳动力来说,最重要的是还能学点技术。”她也希望能把南通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带回汉中,搭上南通发展的快车,带动汉中的发展。
“你们可以把通州作为岗位的蓄水池。”通州区人社局局长李锐说,今年通州组织27家企业,给汉中送来了2000多个岗位,汉台区作为主城区,经济发达程度较高,人们的受教育程度也会高,一定能在通州找到合适的岗位,有很好的发展。
市就管中心主任唐晓春表示,此次签约后,两地人社部门将积极加强沟通协商,全方位开展劳务对接、技能培训、校企合作、权益维护等合作交流,“像走亲戚一样的,常来常往,共同推进两地劳务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