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郑红 通讯员褚西子
“小王,你怎么来了,快坐快坐!”天台县三合镇大横村汤存超家的院子里,视力障碍的汤存超听到熟悉的脚步声,脸上绽开惊喜的笑容。
3月19日,这位被村民亲切称为“小王”的台州湾新区干部王彦中,手提一袋米、一桶油踏进这个熟悉的农家小院。
2022年冬,浙江大学博士毕业的王彦中以选调生身份来到大横村担任党总支副书记。在一次走访中,他发现了这个“看不见”的家庭:汤存超因视力一级残疾难以务工,妻子要照料两个孩子和患病公公,2024年汤存超的大儿子也不幸出现遗传性眼疾,全家靠着低保在风雨中飘摇。
两年间,这位戴眼镜的博士书记成了汤家的“第三双眼”,他为汤存超申请最新款折叠盲杖、对接中级盲人按摩培训,为孩子争取慰问补助、申请视力残疾,甚至在2024年底调离前夕,仍惦记着为汤家申请“顶梁柱”保障计划。
“这个电饭煲会说话,我现在能帮着老婆煮饭了。”汤存超摸索着智能电饭煲告诉王彦中,自己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原来,王彦中调离后,驻村干部鲍孝平接起助残接力棒,春节前,他为汤存超更换了一款带有语音功能的智能电饭煲。
在村的另一边,正在家里打扫卫生的老陈见到王彦中也是格外亲切。王彦中回忆,第一次到老陈家时,这里床铺凌乱、垃圾堆积、墙面黢黑。因为要照料患有精神障碍的儿子小文,老陈疲于收拾。
王彦中当即决心要帮老陈家“改头换面”。在离任前,他发起的“净居亮居”改造,让父子俩终于有了明亮的生活空间。
“有难处随时打电话,小鲍也会帮忙。”临别时的承诺,化作驻村干部簿上每月更新的探访记录。
从乡镇基层到新区部门,王彦中的工作日志始终夹着大横村的帮扶清单。“抗寒物资都到位了吗?”2025年春节前,听闻寒潮来袭,刚履新的他赶紧致电鲍孝平。
“你放心,村里的困难户、残疾人,冬被都送过去了。”听到鲍孝平的“接力棒”握得踏实,电话两头会心一笑。
变换的是岗位,不变的是捧着一颗心来。王彦中始终牵挂着大横村这片“故土”,一场跨越山海的温情守护仍在倾情上演。
如今,三合镇的助残网络也从“单兵作战”转向“兵团推进”。3月以来,三合镇26名村级残协委员开展残疾人入户访视800余次,摸排出残疾人辅具需求、入户改造、技能培训等微心愿清单70余条,其中56条心愿已达成;开春后,19名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在天台心翼助残志愿者的帮助下来到县城,完成了残疾等级鉴定;乡村艺校接续往年做法,优先设置残疾人更为需要的针织手工课、直播网销课,为残疾人“在家就业”提供了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