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神秘的通济渠

已无法考证,是哪个农民工在没有想到的时间和没有想到的地点,用没有想到的方式,偶遇了历史。

柳孜运河遗址的两次发掘,让湮没在地下的大运河走进世人眼中。

前后两期发掘中,共出土了9条沉船。

淮北市博物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里展出的沉船

淮北市博物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里展出的沉船

其中,独木舟、大型木板货船、歇艎支江船三种是大运河里行驶的典型船舶,这在中国考古史上也是第一次。

更值得关注的是,隋、唐、宋三代一直沿用的通济渠,入南宋十余年后,逐渐荒废。文献中关于通济渠的走向及流经地点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毕竟,通济渠在历史上曾多次淤塞改道,加之黄河经常泛滥,沿线地貌变化大,同时还有古汴河的存在,这让通济渠的走向成谜。

通济渠

通济渠

一直以来,通济渠的走向有南北两线的说法。一种北线说法,说的是通济渠由汴水入泗水;另一种南线说法是,通济渠直接由汴从商丘东南流入淮,不先会合泗水。

直到柳孜运河遗址的发掘,才结束了通济渠(汴渠)南线、北线的千年之争,专家证实柳孜运河遗址坐落在通济渠中段,成为整个隋唐大运河遗址最具价值的考古发现之一。

新汴河

新汴河

而作为中国大运河安徽运河段唯一一处有水的河段,大运河泗县段故道至今仍有有水河道约47公里,其中运河原有故道28.1公里。尤其是自泗县广播电视台向东约5.8公里,河道沿岸有五里庙、皇道码头、十里井等众多遗存,较好地保存了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原始风貌,更是被誉为“隋唐运河的活化石”。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9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