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改事,大家议。
“有限资金如何用在刀刃上”“居民需求如何精准落实”“改后长效运营治理如何有效推进”……聚焦旧改“关键事”,近日,市旧改办(市建委)发起了一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观摩暨恳谈会。各方代表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切入点,为进一步推动旧改工作提质提效谈想法、提建议、理思路。
今年也是杭州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的关键一年,全市旧改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截至目前,全市旧改工作省级民生实事任务已开工270个、3000幢,开工率104%;市级民生实事任务已竣工180个,竣工率90%。
看一看 杭州旧改小区如何大变样
不久前,上城区望江街道在水一方社区“幸福助餐点”开业,很快成了社区老人和上班族都爱光顾的高性价比食堂。曾经因油烟、噪声等问题不得不关停,又在群众呼声中“重启”的社区食堂,其“逆袭”之路起于老旧小区改造。
“不仅是食堂,借助此次旧改,我们集中破解了许多小区‘顽疾’‘痼疾’,实现了小区功能和品质的综合提升。”观摩现场,望江街道相关负责人分享了在水一方社区的“旧改成果”——
10余次勘察会商,解决了顶楼住户的“漏水之痛”;15天攻坚,集多方之力破解困扰小区居民多年的“危塔之患”;挖潜序化停车位 672个,缓解居民“缺位之痒”;“插画式”改造,为社区新增4处体育场或活动场,弥补了小区活动场地的不足……“旧改工程可以说是解小区难题的一把密钥!”
这也是观摩现场许多旧改小区的共识。
建德新安江街道电视路小区通过旧改同步开展二次供水改造、燃气管道改造等,解决了居民用水、用气难题;淳安县千岛湖镇温馨小区,在改造中利用山地及原有非机动车道,进行道路拓宽,降坡后形成消防通道并打通,破解了原消防通道“坡度大、未连通、隐患大”的困境……
“社区新基建”也通过旧改加速融入老小区。
西湖区北山街道金祝新村项目在“拆出空间”的基础上,以“一幢一处,应装尽装”的标准,共新建敞开式充电非机动车棚24处、新增充电接口267个,有效解决了小区居民电动车停车难、充电难。
改出品质好生活,改出满满“文化味”。
在观摩交流中可以看到,全市各地充分将文化特色融入小区改造全过程,在完善小区基础设施功能的基础上,满足居民的精神生活需求、激发文化情感共鸣。
西湖东山集项目充分挖掘东山弄独特历史文化内涵,将宋韵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并引入知名品牌与地方特色美食,打造兼具文化、 美食与市井烟火气的独特地标。
临平区临平街道北庙北弄是宋时骁勇名将韩世忠驻营的旧地所在。此次区块改造,街道将历史记忆和文化根脉融入“微改精提”。如今走进北庙北弄,满目诗词、浮雕,述说着小巷的前世今生、体现着浓厚的宋韵文化底色。
议一议 旧改还有提升新空间
“在某种程度上,杭州可以说是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始发地和先行地。”浙江省建设厅城市建设处相关负责人肯定了杭州旧改的成绩,“无论是改造总数还是被住建部选用的案例数量,杭州在全省都名列前茅。”
先行先试,更应引领示范。
恳谈会环节,该负责人对杭州老旧小区改造提出了更高要求:紧扣新形势、新要求,在机制、改造模式、资金组织方式上深化改革、持续创新,打造更多可供复制推广的“杭州经验”。
各方代表围绕“如何用有限的资源高质量推进杭州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出了真知灼见。其中,“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讨论中高频出现。
“要算好账,把钱‘花在刀刃上’。”九三学社城建领域专家代表指出,小区实施改造前要摸清底子,和规划部门做好沟通,准确把握改造方向、精准制定实施内容,避免资源浪费。“每个小区应从实际需求出发,‘一小区一方案’,不攀比、不铺张。”
改得好,也要管长效。
“不少老小区通过挖潜新建或改造,极大丰富了小区的公共活动和配套服务空间。有了场地,还要充分用好场地。”浙大城市学院副教授孙雁认为,公共空间运营单单靠社区难以支撑,“可引入社会资源和专业第三方机构进行运作,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服务供给体系,积极探索社区运营收支平衡的新路径。”
“将更多设计元素融入老旧小区改造,做好景观色彩运营,形成每个小区的视觉特色”“进一步优化居民协商机制,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注重经验梳理、总结提炼,讲好旧改‘杭州故事’”……
在观点的碰撞中,杭州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的思路打开了,方向更清晰。
“我们将坚持以群众需求为核心,不断深化旧改顶层设计、健全推进机制、加强项目管理、提升改造品质、完善管理水平,将这项民生实事做好做深做透,全力交出高分答卷,让共同富裕成为杭州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幸福。”市旧改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