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量企业落户温州海经区,商事活动日益频繁,涉企纠纷也逐渐增多。当地涉企案件曾占洞头法院灵昆法庭全年收案数的70%以上,有限的司法资源难以满足商事纠纷化解需求,亟待形成更专业规范、便捷高效、成本低的“一站式”诉前解纷模式。
由此,洞头法院创新推动海经区成立商事纠纷调解中心,联动律师、造价协会、仲裁等专业力量,全力打造以法院为指导、律师调解为支撑、协会调解为特长、劳动调解为公益的非诉特色解纷平台。
搭建平台,激活律师市场化调解
15天!在商事调解中心调解律师叶博文的努力下,一起标的达3800余万元的买卖合同纠纷达成调解协议。
原、被告曾在合作过程中产生纠纷。原告履行发货义务后,未能及时收到货款,资金流紧张,发展陷入困难。专职调解律师在深入调查双方公司经营情况后,召开调解会议,根据被告所在行业结算回款的时间节点,制定调解方案,最终仅用时15天就成功化解纠纷,为当事人节约近23万元诉讼成本。
“我们愿意为专业高效的调解服务买单,比走诉讼程序省了近23万元。”调解结束后,按协议约定,建筑公司爽快地向调解员所在的调解组织支付了调解费用。
调解中心秘书长陈云胜律师表示,走法律程序存在风险高、周期长的问题,而市场化解纷高效、保密,不影响企业信誉,有时接受调解的双方甚至能达成合作。
据悉,商事纠纷调解中心成立至今,已吸纳了4家律所团队、12名专职律师调解员轮值中心,成功调解案件213件,标的额达3亿元,为企业节省诉讼费200万元。
合作发展,推动公益性解纷
“太感谢了,谢谢您为我们代理,我们已经耗了三年,终于能要回血汗钱了。”这是发生在浙江联英律师事务所的一幕,该律所的谷豪俊律师免费为7名农民工代理了劳务纠纷案件,他也是商事调解中心的一名专职律师调解员。
今年1月11日是海经区的欠薪接待集中日,7名农民工兄弟找到了谷豪俊,向他反映欠薪问题。因案涉项目早已竣工,当时的项目负责人也拒不接听电话,现场调解未果,谷豪俊建议他们寻求法律援助。但因农民工未携带相关证据材料,法律援助也无法立即办理。考虑到路途遥远,且案涉金额也不大,7位农民工反复来温维权,耗时耗力。于是,谷豪俊向商事调解中心申请免费代理案件。
据悉,海经区商事调解中心还与海经区组织宣传部签订了《商事调解合作框架协议书》,与劳动部门建立欠薪纠纷公益化解机制,并就劳动争议案件调解、推广律师调解服务、组织普法培训工作等开展合作,目前,协助辖区管委会化解纠纷23起。
此外,当地建设工程领域的纠纷也在商事调解中心有了专业性“解法”。由于此类纠纷参与主体繁多、涉及法律关系复杂、法律争议问题突出,往往需要专业的鉴定机构予以鉴定。由此,商事调解中心联合市造价协会出台建设工程价款纠纷联动解纷意见,征询当事人意愿后将建设工程纠纷统一分流至协会,协会于三个工作日内审查、接收案件并分配调解员。目前,商事调解中心共向协会委派案件12件,成功调解8件,为当事人节约70万元诉讼费及鉴定费。(通讯员 陈学臻 本报记者 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