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

首页>地方频道>镇江>要闻

为民服务的“农田医生”——记第十批全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朱友理

“我喜欢饱满的麦穗,厌恶茂密的杂草。”刚刚获得第十批全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的朱友理,迈上“农田医生”之路的理由简单而纯粹,“我只希望能研发更有用的技术打倒病虫草害,让父母种地能更轻松一点儿,让他们弯曲的脊背挺直一些。”

这条路一走就是12年。如今的朱友理,是市植保植检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更是植保公共服务技术岗位上雷锋精神的薪火传递者。

朴素初心的践行者

出生于苏北农村的朱友理,是和泥土、小麦、稻花一同成长的。“儿时见到最多的,是作为农民的父母蹲在小麦田里除草,汗流浃背;看着被农药打死的棉花,愁容满面;看着被蝗虫吃光的水稻,欲哭无泪……”朱友理回忆自己的童年时说,这份在泥土中摸爬滚打的经验,是促使他选择学习植物保护,成为一名植保植检工作者的初心。

2012年,朱友理在扬州大学取得农药学硕士学位,并来到镇江从事植物保护工作。12年中,朱友理秉持着为人民服务,为农业、农村、农民贡献力量、实现乡村振兴的信仰,冒着高温酷暑,顶着冰雪寒冬,从早晨7:00下田到晚上7:00结束,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劳作在农田中。“每年夏天同事们都讲,‘你又变黑了’,脖子下的黑色‘鸡心领’成了我的特征。”朱友理说。

朱友理的这份坚持让全市植保工作质效有了切实提升。近年来,全市每年开展病虫监测汇报190期(次)以上,发布病虫发生趋势预警及防控技术意见12期以上,全市每年挽回因病虫草危害造成的农作物损失达30万吨以上;指导创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2个、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推广示范基地2个,2022年全市农药使用量较2015年消减22%以上。朱友理牢记着自己的初心使命,学习赵亚夫,将植保植检的优秀成绩写在了大地上。

专业技能的钻研者

心有所系,行有所准。不断应对植保的“棘手”问题,既是朱友理的成长足迹,亦是他的心路修行。2014年在全省率先开展种衣剂拌种(包衣)技术研究,有效应对水稻恶苗病重发问题;2015年开展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技术研究,并在省内率先开展了植保无人机应用技术研究,帮助规模种植大户应对大面积植保需求。

在植保技术的应用研究上,朱友理是最耐心的钻研者,也是最勇敢的创新者、先行者。2015年,他在省内率先开展双唑草腈、氯氟吡啶酯、二氯喹啉草酮等药剂的筛选试验,应对杂草抗药性问题;2016年在全省植保系统第一个开展三氟苯嘧啶防控褐飞虱的试验示范,探索解决褐飞虱抗药性的路径;2017年,他与镇江农科院合作在省内第一个开展水稻病虫轻简化防控技术研究,希望切实提高农药利用率;2018年-2019年,又率先在省内开展机插稻田杂草“插喷(撒)同步”技术研究,以期解决稻田杂草防除难、除草剂使用量不断上升的问题……

研究在路上,收获亦在路上。从事植保工作的12年中,朱友理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农业技术能手称号;荣获全省植保植检工作先进个人,2022年度安全科学使用农药培训先进工作者,成为全省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专家指导组成员;入选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镇江市第六期“169工程”学术技术骨干。

热心为农的服务者

作为专业的植保人员,朱友理成为真正为民服务的“农田医生”。他和同事们一同建立亚夫党员工作室,加入亚夫科技服务团,利用周末开展技术指导志愿服务;并建立庄稼医生现场问诊工作制、种植大户电话联系工作制,每年至少进田入户60余次,在田间地头为农民朋友们把脉问诊。

他以一片赤诚之心为农服务,不怕艰难、不怕误会。丹徒荣炳种植大户朱罗照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种田能手,在朱友理最初选择他作为“水稻病虫精准防治技术”的推广示范户时,却遭到他的拒绝,“我种了一辈子田,什么时候打什么虫、防什么病,了如指掌,一点问题没有。”面对朱罗照对新技术的抗拒,朱友理诚恳地提出“增收是你的,损失算我的”的建议,并在5个月的时间内,对朱罗照进行跟踪指导,最终以低于以往40%的农药使用量,将病虫防治效果提高了10%,产量增加近百斤,亩均增收160元。

此外,制定《草地贪夜蛾技术挂图》给农民朋友免费使用,疫情防控期间为外地规模种植户提供田间代管服务,建立种植大户QQ群、微信群和植保公众号,每年及时发布病虫发生趋势、防治技术意见、科学用药技术等内容,切实帮助农户解决植保技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朱友理的热心为农被当地农户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现在是麦田杂草防除的关键时期,我得赶回去给麦子‘问诊’。”参加完全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发布仪式的朱友理又急急忙忙赶回家,奔赴田间的岗位,继续承担起助农民增收、护农业发展的责任与使命。(记者 吴韵晗)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1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