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文化热点

砀山县文化引领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文化惠民,文化育民。2024年以来,砀山县以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文化生活圈”为目标,不断提高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水平,大力开展“送戏下乡”、“四季村晚”、非遗展演等文艺演出活动,将优秀文艺作品送到群众家门口,使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送戏下乡”百姓乐,好戏连台过“戏瘾”。日前,砀山县“送戏进万村”文化惠民活动走进李庄镇卞楼社区和朱店社区,县演艺公司演员身着精美戏服,画着精致妆容,用优美动听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造型和精湛的演技,为村民们带来《打金枝》《三哭殿》等豫剧经典唱段。演出节目精彩纷呈,让群众尽享“文化大餐”,感受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现场气氛热烈,掌声、喝彩声不断。

接地气、有活力、有温度,“送戏下乡”深受群众欢迎。砀山县始终坚持以群众多样化需求为导向,按照百姓点单、基层报单、部门派单、政府买单的模式,常态化开展“送戏下乡”等活动,将惠农政策、反诈宣传、移风易俗等现实生活内容融入节目演出,力争覆盖面更广、演出质量更高、受惠群众更多,进一步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使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盛宴”。2024年以来,砀山县“送戏下乡”活动已开展165场次。

“四季村晚”唱欢歌,载歌载舞乐陶陶。11月9日,“大地欢歌 美好安徽”2024年安徽省“冬季村晚”示范演出在砀山县良梨镇园艺场社区举行,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吸引十里八村的村民前来观看。

充满激情的开场舞《盛世花开》拉开了活动的序幕,优美的舞姿为现场观众展现出一幅幅繁花似锦、盛世如歌的美好画卷,营造了热闹欢乐的气氛。坠子戏《铁公鸡退彩礼》,以“家庭文明建设”为主题,用幽默诙谐的独特艺术形式,展现乡村移风易俗新成果,让观众们在欢笑中接受深刻的教育。舞蹈《五星红旗》的动人舞姿,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与敬意,让观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欢呼。歌伴舞《醉了梨乡》用动听的歌声和优美的造型,为观众展现出充满诗意的梨乡风光,表现了产业兴旺带来的繁荣景象和乡村振兴取得的丰硕成果,把“冬季村晚”推向高潮,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台上载歌载舞,台下欢声笑语,整场“村晚”唱响了砀山人民群众的甜蜜生活。

此次“大地欢歌 美好安徽”安徽省“冬季村晚”活动在砀山举行,砀山县文旅体局创作、推选一批优秀作品,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非遗展演进校园,古老技艺焕新彩。为了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师生对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兴趣,11月8日,由砀山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和砀山县文化馆联合举办的2024年非遗进校园演出活动,在砀山县经开区实验小学举行,让全校师生感受到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砀山唢呐和砀山四平调都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砀山县民间艺人吹奏的唢呐经典曲目《百鸟朝凤》,用唢呐乐音将百鸟叫声栩栩如生表现出来,学生听得如痴如醉,报以雷鸣般的掌声。省级传承人宋雪梅演唱砀山四平调戏曲《花为媒》选段,身着华丽的戏服,头戴精美的头饰,用清脆的嗓音和优美的身段,将四平调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引来师生们齐声喝彩。

随后,省级非遗项目砀山年画省级传承人黄兴年、砀山烙画省级传承人国丽建、砀山兰花印染技艺省级传承人胡玉民、砀山手工编织县级传承人杨秋菊,纷纷上台介绍和展示各自的非遗产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学生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家乡的非遗文化,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该县开展非遗进校园演出活动,让古老传统技艺焕发出新光彩,让学生们坚定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决心,为砀山县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据悉,2024年以来,砀山县已累计开展各类群众文艺演出活动320余场次,包括“送戏下乡”165场、“四季村晚”100余场、“非遗沙龙”40余场,让文化惠民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以文化引领书写了乡村振兴新篇章。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9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