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获悉,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荐目录(第四批)》,全省共3个案例入选。我市徐圩新区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公用设施共建共享节地模式,入选“用地下换地上”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向全国进行推广。
位于徐圩新区的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在园区开发建设之初便立足长远,牢固树立土地节约集约的理念,多维度复合利用土地资源,将电力、通讯、原水、给水、污水、燃气、热力等市政管线集中入廊,集约化建设。通过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将各产业板块和重大公用工程以及重点配套服务设施进行连接,实现产业保障、应急疏散、应急灾备、安全集约、智能管控、防灾抗灾六大功能,在提升石化产业基地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的同时,使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有序化、合理化和高效化。
“徐圩新区这种模式实现了集约化建设节地,累计节约1500亩土地用于企业生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针对化工园区不同企业污废水水质特点相近的情况,我市在园区建立工业污废水集中处置区,将污废水分类分质收集,并采用同样的污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处理,使得园区化工企业的生产污水无需厂内预处理,可直接排入定制化的第三方治理工程。这样一来,园区内企业在建设阶段就无需自建污水预处理装置,避免了上下游之间污水处理工艺重复建设造成的投资浪费。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污废水处理的针对性,又进一步增强了污废水集中处理的规模效应。”
除了石化产业基地工业废水综合治理中心,我市还投建了徐圩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和安全环保配套设施。该地下综合管廊占地约377亩、全长15.3公里,走在其中像迷宫一般,各条粗大的管道科学有序地设置在廊道一侧,这些都是布设的电力、通讯、原水、给水、污水、燃气、热力等市政管线,同时这里还配套建有应急疏散通道和功能齐全的灾备中心,大大节省了地上空间。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先后出台《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大力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鼓励在各类项目建设中优先采用节地技术与节地模式,全面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同时,结合节约集约用地的重点领域,通过加快征地拆迁、项目优先选址、历史问题化解,推进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工作;建立闲置土地“智慧监督”平台,实现闲置土地处置“预警提醒、实时统计、全程监管、智慧监督”一体化推动。通过腾笼换鸟、复合开发、增资增容、退散进集等方式实施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利用。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批而未供土地处置2.6万亩,完成闲置土地处置2.4万亩,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近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