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诗人赵丽宏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构筑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向往的文学世界。他的散文,如同夜空中的繁星,在人们心中留下永恒的印记,他的最新散文作品《赵丽宏:闪烁在旷野里的微光》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近日,在上海思南公馆举行的新书分享会上,《上海纪实》主编朱大建,市文联副主席、导演滕俊杰,编辑、写作者马林霄萝,与赵丽宏一起探讨了散文写作的动人之处。
赵丽宏强调,散文之所以能够触动人心,关键在于真诚。“如果说散文最重要的是什么,那一定是真,如果你写散文,就要把自己的灵魂亮出来给别人看。”“作者真诚的态度,真挚的感情,他所描述的人物、故事、情景和那个时代的真实,这些是散文的生命。”他提倡散文作者应具备三个要素:真挚的情感、独立的见解和独特的文体。
赵丽宏回顾了自己的散文创作历程。他提到,在崇明岛插队时生活艰苦,文学成了他的精神支柱。那时,如饥似渴地阅读,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感,无论是一段文字还是一首诗,都成为他创作之路的起点。赵丽宏坦言,是因为周遭的一切让他有了表达的冲动:“我不把自己定位为作家,我那时是一个在人生路上迷茫的年轻人,一个喜欢文学的年轻人,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年轻人。”
滕俊杰十分赞同赵丽宏对散文的理解,他用“可信的、可亲的、可读的、可悟的”来定义散文。“所谓可信的就是真实,文章得能让人信服;可亲的是散文得让读者感到亲近,是抒情的,温暖的,而不会把读者吓坏;散文里要有让读者印象深刻的人物,要有看了以后拍案叫绝的描述,要有朗朗上口、抒情的文字,读者在阅读后获得文学的滋养,这就是散文的可读性;最后可悟的,是指散文要有最终的结论,这种结论有的是预见性的,有的是思考性的,得在读者的心灵上留下一些东西。”
马林霄萝也从“真”字入手,分享了她的见解。她将散文的“真”细化为“四真”,即真实的题材、真切的思想、真挚的感情、真诚的人格。“散文和小说、戏剧这种虚构的文体不同,在叙事散文中的书写对象必须是真实的。情感上的真挚也很好理解,散文要流露出作家真实情感,好的散文就是情感和哲理的交相辉映。”
赵丽宏强调了好奇心、同情心与观察的重要性。他指出:“好的文章,是在写出来之后让人觉得生活原来可以在最平常的、最细微的、最卑微的情景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好的作家和作品,应该从卑微的幽暗中发现亮光,发现人性的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