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首页>地方频道>黄山>要闻

黄山区樵山村:辣椒红,产业兴,百姓富

黄山区樵山村位于黄山区东北部,地域面积20.6平方公里,是一个平均海拔600米的高山村落。全村辖13个村民组,共347户1189人。樵山村物产资源丰富,是太平猴魁主产区之一,也是全国第二大天然香榧林所在地。樵山村风光秀美,境内有被誉为“人间仙境·清凉世界”的樵山神仙洞,有《黄山报》和中共皖南地委旧址等红色历史遗存,还有那被称为“安徽的马尔代夫”“太平湖明珠”的曙光月亮岛等网红旅游资源。


红色村庄,打造“红色”产业。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发展,百姓要富裕,一直是樵山村“两委”积极思考的问题。革命老区樵山村有香榧、茶叶等特色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近年来,随着外地产品的冲击和市场的变化,香榧和太平猴魁产品的竞争非常激烈。为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渠道,樵山村“两委”积极探索,2021年在查家香榧基地试种了5亩高山辣椒,当年喜获丰收。在辣椒丰收的同时,大家发现,与其他基地相比,套种了辣椒的香榧林长势更好,挂果更多。尝到了甜头的樵山村“两委”,2022年继续扩大规模,种植面积达50亩;2023年种植面积80亩,产量12000斤,销售收入8万余元。2024年,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至100亩,同时安排专人负责基地管护工作,因受汛期雨水浸泡和后期持续干旱影响,产量较去年有所降低,预计销售收入6万余元。樵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汪卫国介绍说,村委带头示范引领,如今村民也在各家香榧林进行辣椒套种,以增加亩均收益,村委会基地和村民种植的辣椒每年总收入达10万元以上。

樵山村有种植辣椒的历史传统,以前是各家各户零星种植,年产量不到一万斤,未形成规模。2021年樵山村首次尝试在香榧基地套种高山辣椒取得成功,并逐年扩大种植面积,村委会还牵头与当地的一些饭店、民宿业主展开合作,长期稳定的订单让樵山辣椒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不仅百姓的收入增加了,而且村集体经济也逐渐壮大。

樵山属于高山村落,可供使用的土地面积少,利用香榧基地进行林下套种复合经营,一方面节约了土地资源,另一方面清除杂草促进了榧树的生长,同时还大大减少了管护成本。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基地采用轮作方式,确保樵山辣椒产业可持续发展。樵山辣椒生长在海拔600米的高山,早晚温差大,云雾多露水重,高山环境和特殊的土质,使得这里种植出来的辣椒皮薄肉厚、辣香浓郁、口感鲜嫩,吃起来辣中带甜,辣嘴不辣心。樵山辣椒品质远胜于其他普通辣椒,价格是其他地方辣椒的2倍,达到7—8元/斤。产品种类方面,以生鲜辣椒、传统手工研磨辣椒酱、腌辣椒片为主,城区一些饭店和美食爱好者也慕名前来订购,产品供不应求。如今的樵山辣椒声名鹊起,市场欢迎度很高,从前藏在深山的农产品,如今搭上产业发展的东风,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也让樵山人民走上了更加富裕的康庄大道。

作为革命老区,樵山村有着深厚的红色历史底蕴,村委会还在积极探索如何将当地红色旅游与高山辣椒产业有机结合,用“红色文化”孕育“红色产业”,带领村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更高目标。


以工代赈,助力奔赴小康路。樵山村吸纳带动农村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有效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渠道,实现了促进困难群众就业增收、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的综合效果。近年来,樵山村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采取“党建引领+技能培训+以工代赈”模式,充分发挥以工代赈项目在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就业促增收的“杠杆”作用,积极开展岗前技能培训、产业技能培训、以岗代训、产业带动就业,全面落实务工劳务报酬,使以工代赈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助力器”。

结合村情实际,樵山村充分发挥强村公司在强村富民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小型水利工程、乡村治理、水土保持、污水处理、香榧基地保护等项目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设置适宜的劳动岗位,优先吸纳脱贫户、监测户、低保户等低收入群体就近就业务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同时强化以工代赈项目资金管理,安排专人建立劳务报酬发放台账,村委会、乡镇政府逐级审定后,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2023年,以工代赈累计用工3857.5人次,发放村民务工报酬64.29万元,其中脱贫户参与人口23人,累计发放务工报酬9.656万元。2024年上半年,樵山村4个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144万元,吸纳本村劳务人员66人,累计发放村民务工报酬26.6670万元。其中脱贫户9人、监测户1人、低保户1人参与务工,占务工总人数16%;发放务工报酬3.0480万元,占报酬总额的11%。

樵山村是全国第二大香榧之乡,利用香榧基地套种辣椒、茶叶、西瓜、玉米等农作物,可以实现规模效益最大化。以工代赈让村民就近参与劳务用工,实现家门口就业,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脱贫户增加收入提供了有效保障。以工代赈借鉴模式给樵山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樵山村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现在我们村的脱贫户在基地工作,每天有一百多元的收入,不仅解决了群众家门口就业的问题,同时也便于就近安排基地管护力量,培养一批掌握农业技术的农村人才,真正实现了集体和个人的双赢。”基地负责人查刚强如是说。

通过以工代赈促进广大群众共同致富,让农民学会技术和本领,并逐渐形成现代发展意识,从而让乡村振兴从依赖外部输血向内部造血转变,这是樵山村“两委”坚持与努力的方向。樵山村积极推动以工代赈方式长效化,探索构建“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的利益联结机制,为振兴乡村产业和村民致富搭建发展平台。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1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