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凸显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
多年来,射阳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作为奋斗方向,不断加大城乡绿化、净化、亮化、文化和美化的投入力度,持续改善城乡居民人居环境,全县林木覆盖率近30%,PM2.5浓度为31.7微克/立方米,全市第1名;空气优良率79.9%、全市第2名,射阳河、运棉河、利民河和明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Ⅲ类标准,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践行绿色发展新标杆、中国绿色低碳发展典范县、中国最美县域。
“以前一下雨管道容易堵,闻的味道让人特别糟心,经过改造后,现在小区面貌大变样,小区居民心情舒畅。”幸福花园业主李先生对环境面貌变化深有感触。污水管网改造工程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项目完成后将实现“雨水入河、污水入厂”,极大提高全县污水收集处理能力,避免和减少污水直接排放,切实改善人居生活环境。
沿着千黄线走进海通镇射南村,一幢幢白墙黛瓦的新型农居错落有致。来到临海镇集镇,只见沿街商铺店招整齐有序、色彩协调,建筑立面典雅温润、美观清新,夜景灯光柔和明亮、环保智能。经过改造提升后的合德老街,如今已变成灰砖细瓦、古朴典雅的淮剧文化主题街区。这一幕城乡环境更新的美丽图景,得益于射阳县秉承“人民城市”理念,以样板镇区、样板社区、样板巷、样板街、样板场等“五个一”精细化样板项目为抓手,打造城市精管善治点、线、面样板,城市品质、城市颜值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不断增强。
当前,“五个一”精细化样板共涉及11个项目,总投资2.21亿元,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挖掘每一个项目的特色、品味和文化脉络,尽可能让项目远看有形、近看有色、细品有味、深挖有魂。
合德老街见证了一代人的记忆,是一座城市的活的“印记”。但历经岁月洗礼的老街已变得斑驳,路面破碎、停车困难、环境污染严重……为此,射阳县在城市整体发展中,将合德老街提升改造工程放在重要位置,规划以淮剧艺术文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为主要内涵,走“传承保护、建新如旧、留下记忆”的新路,让射阳老商圈焕发出新活力,构建起了射阳开放式文化休闲购物商业新格局。“老街改造后给我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专门场所,每周六不管刮风下雨,我都喊上几个老朋友去老街看淮剧演出,非常开心。”淮剧老戏迷感慨地说道。
城市项目建设,离不开职能部门的担当作为,更需要相关部门、单位的众志成城、勠力同心。“目前,我们建立起城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镇村、国企共同参与的协调联动机制,努力提高城市整体‘颜值’,让人民群众住得舒心。”县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漫步在城区,瓦蓝天空下大街小巷窗明墙净,落叶季节街道干净整洁,走进乡村,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河流清澈平坦。优美舒适的城乡环境不仅需要大而美的项目建设,也同样需要小而精的精管善治。
近年来,射阳县始终坚持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为主线,创新手段、升级服务,致力提升城市“温度”,浓厚城市“温情”。探索推进小区“两定一撤”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新模式,引导居民定点定时段投放。截至目前,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小区90个,垃圾分类房(亭)210座,实现盘湾、洋马、海河等9个镇区生活垃圾分类镇域全覆盖,建成8座日处理5吨有机易腐中心以及配套设施。“以前,垃圾桶敞开盖子放在单元楼下,人走到跟前都要捂着鼻子走。现在有了垃圾分类房,引导怎么分类,环境好卫生好,住着更舒心。”恒隆苑小区业主张先生说道。
与此同时,射阳县不断提高环卫保洁水平,投入1719.05万元融租采购环卫作业车42辆11种车型,进一步完善“机洗+机扫+人工”的保洁模式,完成主次干道沿线2341只分类垃圾桶布设,加强重点地段杂物捡拾及垃圾容器擦洗频次,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全县共处置生活垃圾15.9万吨,其中县城区7.73万吨、镇村8.17万吨。
如今,漫步在射阳街头,初冬的暖阳透过枝丫与树叶的缝隙惬意地洒向光亮整洁的路面,街边绿化带植被繁多而优美,大街小巷清爽整洁,一幅生态、文明、宜居的优美画卷正在鹤乡大地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