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

首页>地方频道>台州>要闻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费礼青(资料图片)

台传媒通讯员李兆葵

春日,天台县白鹤镇上联新村的广袤田野上,金黄的油菜花海与青翠山峦交相辉映。这片土地的丰收图景背后,有一位被农户们称为“油菜专家”的“新农人”——天台县油菜种植专业技术协会会长、三茅家庭农场负责人费礼青。

从普通农民到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他用十余年时间,将科研技术与田间实践深度融合,不仅以638斤刷新省直播油菜亩产纪录,更带领周边农户走出了一条“技术赋能、共同致富”的新路子。

“门外汉”蜕变成“土专家”

2013年,费礼青第一次接触浙江省农科院专家张冬青,开启了与油菜种植技术的不解之缘。彼时的他,还只是白鹤镇三茅村一名普通农户,面对传统种植模式下油菜亩产仅300斤的困境,他决心“向科技要产量”。通过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他系统学习油菜栽培技术,从品种选育、播种密度到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一步步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那时候天天往地里跑,遇到问题就打电话问专家,笔记本上记满了种植要点。”费礼青回忆。2019年,他的坚持迎来收获——浙江省农科院专家组考察全省油菜试验基地时,对他管理的500亩油菜田赞不绝口。彼时连续阴雨导致多地油菜长势不佳,但费礼青的田里却苗壮叶肥,浙江大学专家周伟军教授当场称赞:“你才是真正的新型职业农民!”

从油菜亩产638斤到“油蔬两用”

2022年5月,白鹤镇油菜试验田传来喜讯:费礼青参与推广的“浙油杂808”品种经理论测产,亩产达638斤,刷新浙江省直播油菜最高产纪录。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他十年如一日对技术的深耕。

费礼青主导的“油菜轻简化高产高油栽培技术”成为增产核心:通过精准控制播种时间(10月上、中旬)、合理密植、氮磷钾均衡施肥,预防早衰,并针对菌核病、病毒病等常见病虫害推广腐霉利等高效药物,实现了亩产从300斤向五六百斤的跨越。

近年来,闲不下来的费礼青又动起了“油蔬两用”的心思。所谓“油蔬两用”,是指在一个油菜生长周期内,保证菜籽不减产的情况下,额外收获一季菜薹的农业生产方式。

费礼青介绍,春节前后可摘取油菜薹作为当季的蔬菜食用,之后通过重新施加肥料,从而促进植株下部的休眠芽萌发出新的分枝,依靠这些分枝来结角获取菜籽。一般管理到位的话,一亩地可以轻轻松松产菜薹数百斤,大大提高农户经济效益。

针对山区、丘陵地带普遍存在的油菜地鸟害严重、传统油菜品种产量和出油率偏低等问题,费礼青还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工作。通过与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合作,系统性地对多个新育成油菜品种进行对比试验,最终筛选出具有高产、高油、多抗特性且能有效防治鸟害的优良新品种——浙油杂413。

该品种在白鹤镇山头姜等山区村进行示范推广后,经济效益显著。经实际测算,与传统高油605等老品种相比,浙油杂413每亩可为农户增加收入500元至800元,有效促进了山区油菜种植效益的提升。

大家富才是真正富

“费会长,我家油菜叶子发黄怎么办?”“菌核病该用什么药?”……每天,费礼青的手机微信群里消息不断。2019年,他创建“天台油菜种植微信群”,邀请省农科院等专家入驻,为农户提供实时技术指导。

费礼青常说:“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为了让技术惠及更多人,他自掏腰包印制各种农作物种植技术手册,免费发放高产、优质新品种种子,引导农户进行差异化农业生产,并定期举办培训会。农户老陈感慨:“以前种油菜靠天吃饭,现在跟着费会长学技术,亩产翻番。”

如今,费礼青的头衔越来越多:天台县政协委员、浙江省农民创富大赛获奖者、“最美家庭”代表……但他最珍视的身份仍是“农民”。

站在田埂上,费礼青望着远处的示范基地说:“下一步要试验‘油菜+水稻’轮作,推广全程机械化,还要搞农业观光旅游,让农田变景区、农活变体验!”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费礼青的故事印证: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那些扎根土地、心怀热望的人。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6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