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方珏)3月16日,一笔因账号输错导致转错账的乌龙事件画上圆满句号。8100余元跨境退税款物归原主,两名陌生人士之间的诚信互动,为这场历时数月的意外书写了温暖的注脚。
去年12月24日下午,市民苏女士突然接到陌生来电,对方称有境外退税款误转至其支付宝账户。面对涉及境外资金的敏感事宜,苏女士当即核查常用账户,未发现异常后主动致电支付宝客服。经支付宝官方确认,其正在使用的账户内确无相关资金记录,工作人员建议如果对方再联系,可采取三方面谈方式处理。苏女士随即咨询市公安局反诈中心,警方提醒如果自身账户内确实没有资金汇入,对于对方提及的境外资金要格外谨慎。
今年3月,苏女士再次接到来电,对方提及苏女士名下还有另一支付宝账户。电话中,苏女士听出对方的焦急,她再次查询,发现在其名下一个不常用的支付宝账户里多了一笔2024年7月的资金流动记录。因涉及8000余元人民币,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苏女士于3月15日上午前往市公安局城西派出所查证和咨询。经确认,其账户内确实有这笔款项汇入。
3月16日上午,在城西派出所调解室内,当事人陆女士向苏女士提供了在境外购买产品的退税单和相关文件。原来,陆女士去年7月在境外购物后办理退税时,因退税公司工作人员误将支付宝账号末位数字输错,导致1100余欧元(折合人民币8100余元)退税款误转入苏女士账户。而这个账户正是苏女士多年未使用的“沉睡账户”。当天,苏女士将退税款全数返还给陆女士。退税款失而复得,陆女士连连表示感谢。
警方提醒,随着移动支付被广泛使用,市民使用电子转账方式进行资金交易时,务必认真核对账号、收款人姓名等信息,确保无误后再转账,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损失。值得注意的是,在接到涉及转账问题的电话时,不管转进还是转出,都要仔细甄别,保持高度警惕,保护好个人信息,防止掉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