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莱智慧水务装备研发制造项目破土动工,纺织产业园内两家企业同日封顶……初春时节,通州湾示范区处处涌动着蓬勃的发展热潮,一个个重大项目如火如荼推进,彰显“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奋进姿态,以及夺取首季“开门红”的信心决心。
专班服务,项目跑出“加速度”
2月28日清晨,浓雾弥漫,蓝海新材料项目工地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工程车辆来回穿梭。
“即使天气不佳,工程也从未停歇。”项目负责人介绍,作为2024年全省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之一,该项目依托中石油自主创新技术,致力于生产高端石化新材料产品。“我们通过‘日调度、周复盘、月考核’的重大项目专班机制,全面推进施工,确保先期项目在2026年底顺利投产。”
在重大项目专班机制的保障下,蓝海新材料项目自去年9月开工以来摁下建设“加速键”。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目前项目共划分为6个施工区间,其中桩基工程和道路试验段已完成过半,地管试验段和箱涵施工等正有序推进。
走访整个示范区,各重大项目现场干劲十足,不断刷新建设进度:3个省级重大实施项目全部开工,福莱特项目的1、2号窑炉主体已完工,预计今年首台窑炉点火;华能百万煤机主体工程全面推进;华达、蓝水、利柏特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正抢抓工期加快建设,预计今年上半年将陆续投产,助力通州湾示范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升发展竞争力。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通州湾示范区今年的新春第一会,明确提出要以“全区都是专班”的意识服务项目,推动项目快建设、快竣工、快投产,目标全年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40个,继续保持千亿投资规模的在建项目。
创新引领,产业锻造“向新力”
高质量发展,产业是根基。今年以来,通州湾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新兴产业加速崛起,绿色发展动能澎湃,产业转型攀高“向新”。
在通州湾高端装备临港产业园,天顺海工车间内焊花飞溅,工人们正在焊接海工产品。不久前,LDV FSO项目开工,标志着这家企业从专注海上风电导管架和升压站的制造业务,向“大海工”领域的全流程EPC服务跨越,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华丽转身。
海工装备是通州湾三大传统产业之一,20多个重特大项目已落户,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近年来,通州湾稳步迈向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先后交付“亨通海悦”“港航平5”等多艘行业标杆产品,涠洲10-3油田西区自安装生产处理平台船体、LDV FSO等项目的实施,更为加快壮大通州湾临港先进制造业、提升产业能级注入全新动能。
传统产业焕新的同时,新兴产业节节攀升。2月底,诺莱智慧水务装备研发制造项目开工,展现了通州湾在水处理领域的行业地位。作为华东地区智能水务装备的领军企业,诺莱在通州湾从租赁厂房起步,逐步发展成为高性能超滤膜材料研发的标杆。在其引领下,3个水处理项目先后落户,吸引了5位海内外博士及近20名技术人才,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
“依托石化新材料、海工装备和高端纺织三大主导产业,我们正加快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通州湾示范区经济发展局局长苏平表示,将以“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为契机,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工厂和绿色工厂,推动企业与高校深度合作,加速成果转化。
换位思考,服务企业“有温度”
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大石科技高端仿石新材料研发制造项目现场一片忙碌。该项目是江苏新动力集团在通州湾布局的第三个产业项目,以“3个月落地两个项目”的“通州湾速度”,成为当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生动注脚。
“该集团的两个项目都在有条不紊推进中。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专班推进的方式,梳理项目堵点难点,持续以‘店小二’式服务做好保障,确保项目按节点投产达产。”通州湾示范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倪琳表示。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通州湾示范区不断强化组织、要素、人才、作风保障,以“开局即冲刺”的姿态汇聚合力、提升效能,牢固树立“乙方思维”,经发、招商、环保、审批等部门联合组建工作专班,为企业提供从洽谈合作、跟踪对接到开工建设的全周期服务;充分运用“告知承诺+容缺受理”“不见面审批”等行政审批改革成果,推进项目“策划即入库”“拿地即开工”,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按下“快进键”。
在通州湾示范区纺织产业园内,华章溢彩、凯佳杰两家企业正快马加鞭推进建设,预计都将于今年6月投产。“相关部门联合上门及时了解企业需求,积极帮助我们解决用电、用气等实际难题,提供精准高效的服务。”华章溢彩项目负责人说。
倾听企业需求,通州湾示范区今年搭建就业供需对接平台,已开展各类招聘活动25场次,为62家企业提供招聘服务,提供就业岗位700余个,服务求职群众1.2万人次。
“干”字当头,奋发有为。通州湾示范区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通项目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力推进重大项目早落地、快建设,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日报记者 吴霄云 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