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

首页>地方频道>南通>要闻

创新举措,推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就业是第一民生。今年上半年,海门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持续落实落细稳就业政策,多措并举支持企业稳岗扩岗,加大力度扶持重点群体就业,全力以赴营造良好用工环境,让就业服务质量更高、服务企业温度更暖、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1至6月份,全区提供就业岗位1.7万多个,实现就业4250人。

精准帮扶

就业服务站设到“家门口”

“十分感谢村就业服务站,让我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工作。”余东镇富民村俞先生说。俞先生为了更好照顾家人,选择回乡工作,但因为要接送孩子,只能打打零工,工作不稳定导致经济拮据。村就业服务站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主动联系,了解其基本情况和就业需求,并耐心给他分析就业方向、梳理技能优势,鼓励他参加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扩大岗位选择性。今年年初,工作人员结合他的实际情况,通过精准匹配成功推荐其到农事服务中心入职农机手岗位,现在他每月能够获得稳定收入。

就业服务站开设到“家门口”,是海门人社部门强化精准帮扶、守住就业民生线的一大创新举措。今年海门人社部门进一步建设四甲镇四甲村、余东镇富民村、悦来农商银行、麒麟农商银行、临江新区丰顺村、海门港新区凤飞村6家“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积极提升服务站公共就业服务水平,不断拓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道路,努力构建共居、共事、共乐、共享的“家门口”就业暖心乐园。上半年,就业服务站兜底帮扶困难群体就业469人。

海门不断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实现供需有效对接,常态化开展2024年春风行动,建立企业用工需求、人力资源供给、用工服务专员、政策落实等“四张清单”,提供就业援助服务1906人次。紧盯重点群体就业需求,采取“线下招聘+线上云聘+赴外引才”的形式,组织开展各类招聘活动86次,让有就业能力的求职者得到充分就业。

政策兜底

拓展就业新空间

上半年,海门为4名创业主体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55万元。加大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场地租金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等政策落实,减轻创业主体负担,激发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热情。上半年海门成功支持自主创业871人,支持离校5年内高校毕业生创业123人,带动稳定就业3176人。

创业带动就业,是推动更高质量就业的有效抓手。海门加快构建“政策支撑+宣传引导+服务助推”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将创新创业资源进行了优化集中,实现创业各要素的有机整合,产生集聚效应。全区现有省级创业基地4个、区级创业基地10个,为各类创业者创业提供广阔的空间。

与此同时,海门聚焦重点群体和市场主体需求,升级打造“企业下单、群众点单、机构接单、政府买单”的“四单式”培训模式,提升培训针对性、实效性。上半年,依托企业、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企业职工培训、创业培训等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884人,培训项目涵盖养老护理员、整理收纳师、网络创业培训、高级船舶管系工、初级高级制图员等,发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75.348万元,不断壮大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

海门持续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进一步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兜底线、救急难”的作用。今年上半年,新创设的城乡公益岗位安置困难人员108人,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55.63万元。切实发挥好社保补贴“减负担、促就业”作用,加快审核发放速度。上半年,为6405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066.23万元;为4家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单位发放社保补贴4.07万元。

入企“直播探岗”

打造用工新模式

今年5月以来,海门人社部门连续开展了两期“探企直播”活动,吸引近5000人观看,200多名求职者在线互动。

带岗主播化身“职场体验官”,走进重点企业,全景式展现企业生产区、生活区,直观感受岗位内容、任职条件、薪资待遇、企业文化等,不受空间和地域限制,让求职者沉浸式体验,“云”参观企业,提供实时互动和在线答疑服务,使就业和招聘从“面对面”转变为“屏对屏”。直播后加强复盘总结和跟踪帮扶,主动牵线搭桥荐工荐岗。

企业是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主体。海门人社部门不断创新企业用工模式,依托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用工奖补政策宣传,充分发挥用工政策的吸磁效应,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今年上半年,为13家企业发放用工奖励补贴26.1万元。组织就业服务专员定期开展用工需求调查、入企访需活动,帮扶企业做好用工储备,实现用工供给多元化。

针对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海门多频次组织重点企业赴云南、甘肃、陕西、贵州、山西、河南等地,开展跨地区人力资源引进和校企合作活动,并通过“点对点”接工服务等方式,实现企业与务工人员“双向奔赴”。希诺公司通过赴外招聘,今年成功招引了开封化工技师学院实习生14名、开封技师学院实习生27名,主要安排在钛杯车间、质检岗位上锻炼实习。1至6月,海门新签订劳务协作基地5个,累计建立中西部劳务协作基地29个。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9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