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靖江聚焦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向“新”求“质”
“制造之城”迈向“智造高地”
3月13日,北京科技大学—靖江产才合作对接会在靖江举行,来自靖江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的30家重点企业与北科大专家教授面对面交流,聚焦技术攻关、人才引进、项目合作等开展精准对接,推动产才融合,赋能产业升级。
2月底3月初,靖江市组团赴上海开展招商考察活动,围绕宽领域接轨上海,走访考察复旦大学以及头部创新企业,有针对性推进洽谈合作。
春日的靖江,处处澎湃着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劲动能。该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努力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求突破,竞逐新赛道,点燃新引擎,奋力书写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崭新篇章。
向“新”而行,集聚靖江制造新动能
抢抓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机遇,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建设航天动力产业园,推动凯飞航空结构件等项目全面达产;江苏东华测试自主研发的扭矩传感器及测控系统,成功应用于国内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江苏双达泵业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约,共同开发深海油气装备等关键技术……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靖江一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都在快马加鞭。这座以制造业见长的滨江城市,正在全力推进创新型示范市建设,持续在新领域布局深耕。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就是科研费用占比。”东华测试公司董事长刘士钢介绍,东华测试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3%用于科技研发,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40%,推动企业在原始创新上持续突破。
2月19日,江苏扬子泓远造船有限公司绿色高技术清洁能源船制造基地项目在靖江开工,建成后将成为扬子江船业在手绿色高技术清洁能源船订单建造的主要基地。在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新投资的新能源船舶智造项目也在加紧建设中。随着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靖江龙头船企成功挺进超大型LNG运输船、液氨运输船(VLAC)、LNG及LPG双燃料动力船等新赛道。
聚焦产业链、价值链高端,靖江向“新”求“质”,做大做强高技术船舶、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金属材料及制品四大主导产业,持续提升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机器人五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合成生物、半导体、氢能、人工智能、深海深蓝、航空航天六大未来产业,着力构建“456”链群体系,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
向“高”竞攀,描摹现代产业新图景
走进华汽新能源轻合金压铸项目生产现场,智能化、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一批批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体产品在产线上逐步成型,生产效率、工艺控制达到业内顶尖水平,今年有望新增开票销售5亿元。
靖江市工信局副局长宋永东介绍,新能源汽车市场迅猛发展,靖江汽车零部件产业面临“换道超车”的巨大考验,新程、华达、恒义、恒力、天龙等重点企业迅速上马一批新能源赛道新项目,向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转型。
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历史性窗口期,靖江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主攻方向,奋力拉出经济运行“上扬线”。2024年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的先锋精科,正布局新项目、加快释放产能;作为中国商飞投资江苏实质化项目“第一单”的凯飞项目,正加快生产国产大飞机相关结构件……一幅幅企业追“新”逐“质”的奋斗图景,彰显出靖江优势产业向“高”竞攀的速度与激情。
在航空航天产业领域,靖江以“十年磨一剑”的战略思维落子布局,一批航天动力产业链项目正加快推进。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局长孙昊介绍,开发区招商团队今年以来紧抓国产大飞机配套发展机遇,积极与中国商飞对接交流、深化合作。同时,积极拓展商业航天火箭、低空经济等领域,挺进商业航天发展新赛道,加速腾飞逐梦九天。
近日,由江苏恒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50亿粒软糖项目主体封顶,计划今年6月试生产。投产后,企业将研发生产满足多种功能的营养软糖,进一步巩固在全球营养保健品制造行业的领先地位。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引领下,依托艾兰得、双鱼、骥洋等核心企业,靖江发力生命健康精准营养品、特优食品、肉制品、大健康装备、休闲食品等细分领域,投资新建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打造长三角生命健康原辅料基地。
“多链”融合,崛起科创企业“雁阵”
站在新时代的潮头,靖江锚定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驱动“产业巨轮”转型升级,全力以赴强产业、建载体、优服务,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破浪前行。
在恒义工业的新能源汽车底盘智能车间,焊接机器人工作站与龙门加工中心协同作业,每90秒便有一组轻量化构件下线。这家牵头国家重大研发项目的企业,凭借多材料底盘技术,与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深度绑定,2024年以来在手订单增长50%。
如今在靖江,越来越多像恒义这样的创新“头雁”正引领“雁阵”齐飞:靖江西印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转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已在全国30多家医院得到300多例临床试验应用,与强生、微创等10余家国内外头部医疗器械厂商达成深度产业合作。今年,靖江将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瞪羚—独角兽”梯度培育体系,打造全链条创新生态。
平台“强基”,为科创企业注入强劲动能。靖江(广州)、靖江(深圳)离岸创新中心相继在粤港澳大湾区揭牌;长三角区域离岸创新中心全面成立,推进重点开发园区和镇街离岸创新中心建设运营全覆盖、深嵌入。靖江市科技局副局长杨浏告诉记者,全市现已建成8家区域离岸创新中心和16家企业离岸中心,推动3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成为技术攻坚“先锋营”。2024年,全市促成55项产学研合作落地,两项成果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靖江近年来力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树丛变森林”、未来产业“小树变大树”,到目前全市已培育出科技型中小企业588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43家,江苏瞪羚企业6家,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为15家和128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家。
从产业“向新”到企业“成阵”,从平台“强基”到生态“聚势”,一幅“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多链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画卷徐徐展开,靖江正从“制造之城”加速迈向“智造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