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义安区持续在阵地建设、队伍体系、日常活动上下深功、求实效,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务实举措,让文明实践工作变得有“品质”、有“温度”、更有“活力”。
聚焦载体建设,把阵地建在群众“家门口”。挖掘闲置资源、优化功能布局、延伸阵地触角,实现村民在哪里,阵地就建在哪里。以区、乡镇、村三级为单元,整合综合文化站、党群中心、农家书屋等群众家门口的阵地设施,汇集乡贤馆、喜庆堂、议事堂、爱教基地等群众易接受、常光顾的公共资源,按照有标识、有氛围、有站点、有场所、有组织、有队伍、有专人、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十有”标准,建成124个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372名,延伸设立15个文明实践点(基地),实现阵地建设全覆盖。
聚焦服务体系,把队伍融进群众“朋友圈”。建强队伍体系、畅联服务渠道、融通各方资源,在服务群众中凝聚群众,增强群众归属感。以常备队伍“14+X”模式完善区级志愿服务总队,即14支以区直部门为主的理论宣讲、文化文艺、科技科普等志愿服务分队、“X”支民间和专业志愿服务队。乡村两级以本地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五老”、乡贤等组建“3+X”以上志愿服务队。同时,连点63个文明单位、48个志愿服务驿站、70个志愿服务点建立文明实践工作站,形成区域性队伍体系,累计组建文明实践队伍470余支,在册文明实践骨干5000余人。
聚焦便民惠民,把活动办进群众“心坎里”。以服务群众为核心,在增强黏性和吸引力上做文章,推动活动常态活跃、工作务实管用。围绕中心、所、站三级工作体系,建立“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常态活动机制,并通过深化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实践,将所有活动定时、定点向辖区群众公示。当前,中心(所、站)月均开展理论宣讲、邻里互助、文化文艺、科技科普、体育建设等各类为民惠民活动1000场以上,累计参与群众达20万人次。“美德银行”“敬老小食堂”“乡野文化棚”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央广网等主流媒体广泛推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