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风雅汇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傅抱石和他的家人们(一)

傅抱石(1904-1965).jpeg

▲傅抱石(1904-1965)

  前不久,央视系列纪录片《共和国符号》播出了“人民大会堂”。其中介绍了大会堂正厅那副巨制“江山如此多娇”及其作者傅抱石和关山月。这令笔者回忆起三十年前采访傅抱石夫人罗时慧的情景。当时的大师夫人身体硬朗,精神饱满,语言幽默,笑起来也十分生动。现将当时的记录,再做整理,与朋友们分享。

  傅抱石,中国画坛一代大家

  几乎和北京人民大会堂共享声誉的中国画巨制《江山如此多娇》,正是出自这位大画家(及岭南画家关山月)之手。

《凤凰台上》2.jpg

▲《江山如此多娇》

  尽管傅抱石先生已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过早谢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他的艺术和人品却愈发光彩夺目,研究其人其艺者遍及世界。

  1983年,著称于世的美国苏士比拍卖公司在香港拍卖一批当代中国画家的画。傅抱石的八开册页《唐人诗意》开价即为港币164万元,创下了当时中国画画价的最高记录。三年后,这个记录虽然被齐白石刷新,(齐的一对条幅《瓜果图》被同一拍卖公司开价为180万港币),但是1989年,英国佳士德拍卖公司一鸣惊人,又将傅抱石的册页叫价升列341万港币。和1983年相比,翻了一番,再次创下近代中国画的世界记录。傅抱石的艺术,早已享誉世界。

  如今,据称,傅抱石的“十大名画”,其中八幅画单价已过亿元,最高达2.3亿元,是目前中国书画价格最高的当代画家。

  傅抱石出身贫寒,但自小就显露出超人的智慧和崇高的品格。他在20岁时便写出17万字的专著《国画源流述概》,并表达了传统艺术也要“变”、“破”的意志。傅先生一生坎坷,艺术生涯中裹挟着政治风雨,甚至谢世后也不得安宁。傅先生一家也始终颠簸在政治的风口浪尖上。

  夫人罗时慧曾是CY

  古今中外,大艺术家的私生活常常浪漫多彩,如同他们灿烂的作品一样令人注目。和那些浪漫的艺术家不同的是,傅抱石先生始终只有一位夫人,而且感情笃深。据夫人罗时慧回忆,傅抱石在和她结婚后,只有不到5年的分居两地生活,其中包括两年多傅先生的留学,以及后来经常的“体验生活”,旅行写生。二人若分开三天,必有书信往来。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傅先生寿终正寝。

  与出身贫寒的傅抱石不同,罗时慧是个大家闺秀。其父罗秋阜早年治学,后去上海做官,学识渊搏,家产丰厚,在南昌市内也算个人物。罗时慧是其二房太太所生,为长女,自幼被家父视若掌上明珠。她在念完江西省女中后又去读省第一师范艺术科。其间正好撞上年轻的篆刻教师傅抱石。后来,傅抱石租借了罗家一间富余的正房,使得师生二人有了更广更深的交往。终于有一天,他们的婚事提到了罗老太爷的面前。不管罗秋阜如何开明,如何赏识人才,他面对的,毕竟是个出身卑微、十分贫困的教书匠。老太爷对傅先生不满意。

  但是,最终他们还是结合了。

《凤凰台上》3.jpg

▲傅抱石与夫人罗时慧

  说来有意思。一生无党无派的罗时慧当时竟然是中国革命队伍最早的一员。1925年,她就是南昌秘密组织CY的的成员,和著名职业革命家蔡畅在一起,直接受李富春领导。

  罗时慧一直记得北伐军打进南昌时的情景,以及当时北伐军政治部主任郭沫若发表演讲时的神气。她说只听了一次郭公的演说,就觉得非跟他们走不可了。她记得那是一天的下午,课也没上,就去找北伐军了。接待她的是个女兵,“长得好漂亮,一头黑发,油油的,打扮得又入时又精神”。后来才知道,这个女兵正是蔡畅。蔡畅笑着对她说:“你就参加我们的宣传队吧。”罗说:“行!我会唱戏。”就这么进了革命队伍。

  有一次,CY通知她半夜去一处地方开会,地点离家很远。傍晚时,她朝一个秘密接头点赶去,半路上遇到一个同学。见她神秘兮兮的样子,就问:“这么晚了,你干什么去呀?”她竟然想也没想,就稀里糊涂地说了出来。好在对方也是CY成员,没出乱子。但是这个失误还是被上级知道了。为此,她受到了一顿严厉批评。

  后来,北伐军进武昌,罗时慧也跟随同往,进入了共产党创办的武昌政治大学学习。罗秋阜得知女儿投奔革命,离家出走,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派人四下打听。罗老太爷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当地著名革命领袖方志敏,希望他帮助找到女儿。方志敏作出了特别安排,很快就在武昌找到罗时慧的下落。于是罗时慧转回南昌。

《凤凰台上》4.jpg

▲1959年傅抱石与夫人罗时慧、长女傅益珊

  罗时慧不平常的举动引起了傅抱石的注意。他对她的所作所为不仅没有半点责备,反而大为欣赏。这让罗时慧非常开心。

  罗时慧从武昌回归南昌后,对父亲再提与傅抱石的婚事时,罗秋阜不再犹豫,立即点头答应了。或许罗老爷希望用婚姻把好动的罗时慧约束住吧,罗时慧说没弄懂,反正父亲对这门婚事没有反对。1930年1月,他们的婚礼在罗家大院隆重举办。两支乐队同时开了进来。一支是傅抱石请来的西洋乐队,一支是罗秋阜从南昌大戏院请来的鼓乐班子,土洋结合,不同凡响,热闹非常。

  江西派出唯一公费留学生

  1933年夏,傅抱石东渡日本留学。他是江西派出的唯一公费留学生。

  傅抱石能去日本深造,主要得力于画家徐悲鸿的推荐。关于这方面的情况,曾有不少报刊加以介绍。廖静文在她的《徐悲鸿一生》一书里有专门的一节提及。大意是,徐悲鸿南下南昌,偶然发现傅抱石这个人才,于是向当时的省政府主席熊式辉推举出国。熊起初没有答应,后来得到徐悲鸿的一幅《奔马图》,便点了头。

《凤凰台上》5.jpg

▲徐悲鸿

  那时的公费留学生是非常可怜的。傅抱石取得留学资格的同时,得到的全部学费是一千元。它包括了几年留学的所有费用。

  傅抱石去日本之前,对日语一窍不通。他是凭着两张纸片找到他求学的所在地——东京帝国美术学院的。一张纸片上写着校名,另一张纸片上写的是他要拜见的先生金原省吾教授。

  当他和金原省吾教授面对着面,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站在一边的金原夫人想出了办法。她找来一支毛笔和一张宣纸。金原教授和傅抱石即刻明白了:他们可以笔谈——日本人大都认识汉字。

  他们的笔谈持续了整个下午和晚上。二人谈得十分融洽。金原先生在自己的日记上有这样一段记载:“抱石君,无父,自幼好学,自远方而来,诚感人心。”又说:“我第一位弟子,竟是一位中国人,这真不能不是缘分啊。”

  傅抱石留学主要是攻读东方美术史,兼习工艺和雕刻。1934年5月,傅抱石在银座举办了个人金石书画展,获得了成功。

  正当傅抱石在日本学有所成,声誉鹊起的时候,1935年7月,从国内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他连行装都未来得及打点,只给金原先生留下一方砚台、两方印章和自己的一张名片就匆匆踏上归国的路。而傅抱石的毕业纪念章则为金原先生代收。原打算等他再来日本交给他的,谁知这一别就是整整半个世纪。直到傅抱石之女傅益瑶、傅益玉赴日留学,才见到这些遗物。这时,金原先生也早已作古了。傅抱石原打算在结束日本的留学生活后再去法国研究西洋画的,也因突然的回国改变了计划。

《凤凰台上》6.jpg

▲傅厚岗6号傅抱石故居

  许多人都知道徐悲鸿是傅抱石的恩人,也是挚友,但未必清楚二人的关系究竟有多深。傅抱石回国后,即应徐悲鸿之邀,担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讲师。以后又多次受聘,二人长期在一起生活和工作。徐悲鸿在南京傅厚岗盖房购置地皮时,也邀傅抱石买了同一地点。后来两家成为紧邻。徐悲鸿和蒋碧薇的婚姻破裂前夕,蒋提出的条件相当苛刻:向徐索要现金一百万元、古画四十幅和徐的作品一百幅。徐都答应了。但徐的画是要让她挑选的。也许是为了抱复,徐每送一批画,蒋只从中挑出几幅“满意”的收下,没看中的打回票。两人的离婚事宜迟迟拖着。无奈之余,徐请出傅抱石从中斡旋。傅没有推辞,前去说服蒋碧薇,经多次劝说,蒋也算给傅的面子,最终解除了对徐的“惩罚”,完成了离婚手续。不久,徐悲鸿与廖静文结为伉俪。

  抗战时期蒋介石发布的两个“告同胞书”均为傅的手笔

  傅抱石从日本归来后不久,中日战争爆发。1938年,他第一次离开画室,走进了如火如荼的抗战硝烟之中。在日本留学时,他遇到流亡在日的郭沫若先生,郭先生和傅抱石一见如故,不仅欣赏他的金石书画,也推崇他的诗文。郭沫若主持政治部三厅时,特邀一批文化人为他的秘书,其中包括田汉、傅抱石、李可染等人。随着时局的恶化,日寇的逼进,作为国民党政府主席的蒋介石,决定发布两个文件,那就是后来轰动全国、全世界的《告全国同胞书》和《告友邦同胞书》。此事一经决定,便下达给三厅厅长郭沫若。郭沫若立即将起草的任务具体落实到田汉身上。当时抗战文艺的工作特别繁忙,田汉无睱分身。于是,起草这两份事关大局的政治文件的重任便落到了傅抱石的身上。两份文件的草稿很快就送到了郭沫若的案头。郭阅读后大加赞赏。他只在文稿上改动了两个无关紧要的字,便直送蒋介石,即刻通过。

《凤凰台上》7.jpg

▲傅抱石在作画

  这件事,傅抱石先生从未对任何人提起,其中包括夫人罗时慧。直到文革期间,造反派从历史档案馆里搜出了两份文告的原稿,查出了手迹是出自于傅抱石之手,于是两份文告的手迹很快被拍照放大,作为“反动权威”的罪证在南京被贴上街头。“傅抱石替蒋介石写文告,反动透顶!”等大标语一直贴到傅家大院。可是,傅抱石早在八个月前已经去世,愤怒已极的造反派们抓不到活人便拿死人出气。他们找到傅抱石墓地,将墓碑推倒敲碎,坆墓也被夷为平地。

  傅抱石的政治生涯很短,在“三厅”不过两年时间,“三厅”改组,便随郭沫若退出。之后,又回到中央大学任教。(待续)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72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