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风雅汇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傅抱石和他的家人们(二)

1.jpg

《江山如此多娇》

  周恩来索画付钱

  抗战时期,傅抱石随中央大学迁至重庆,一家人住在西郊金刚坡下。他把居所称之为“金刚坡下山斋”。

  傅抱石的书画,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是个高峰期。他的名字和他的作品非常引人注目,求画的人几乎天天不断。一些驻华使馆的洋人也慕名而至。最早来求画的是英国驻华大使。随他同来的有一群中外要员。傅家住所太小,傅抱石便向房东借用大客厅。房东是个地主,原先有点小看这位逃难来的画画人。见此状,态度即刻大变,答应把客厅让给傅家使用。

  当时,郭沫若的住处离傅家不远,仅一里坡路。两人往来频繁。这个时期,傅抱石为郭沫若画的画最多。

  郭沫若53岁寿辰那天,傅抱石携一幅《赤壁舟游图》前往郭府祝贺。画轴打开,郭沫若俯身细看,喜不自禁,连声称好。宾主正谈着,又来了客人。郭沫若转身相迎。原来是周恩来来了。他走到展开的画作前,也凑过来观看,脱口而出:“精品!”郭沫若立即将傅抱石向周恩来作了介绍。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傅抱石和他的家人们(二)(图2)

▲赤壁舟游图

  一番寒喧,宾主一齐入席,开怀畅饮。喝的是二锅头。周恩来和傅抱石对彼此的酒量都印象深刻。席间,周恩来屡屡提及那幅《赤壁舟游图》,喜爱之心,溢于言表。郭沫若和周恩来共事多年,周公如此爱画,从未见过。散席后,郭干干脆脆地对周恩来说:“周公如果喜欢,这幅画就送给你好了。”态度是极为诚恳的。周恩来回答:“这是人家送你的,哪能夺爱?”坚决不收。郭沫若见状便说:“那就请傅先生给你画一幅吧。”第二天,郭沫若便将周恩来的爱画之心告诉了傅抱石。

  十天后,一幅精心制作的《夏山图》由郭沫若转送到周恩来的手中。图中郭沫若题记:“甲申十一月六日,恩来兄由延飞渝,十六日来小聚,求得此画。嘱题。沫若”。又过去十天,一叠钞票经郭沫若之手转交给了傅抱石。傅抱石愣住了。他说送朋友画,从来没有收过钱的,何况是送周恩来先生呢?他将那笔钱又推向郭沫若。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傅抱石和他的家人们(二)(图3)

▲夏山图

  郭沫若说:“不必推辞了。周公早已料到,他说一定要你收下。这是你的劳动所得。他知道你的生活也不宽裕。这钱算是延安人民的一点心意。”

  建国后,这幅作品一直挂在中南海周恩来的寓所中,而《赤壁舟游图》则始终挂在郭老家中最引人注目的位置。

  没有酒,是画不成画的

  傅抱石有方自刻的闲章:“往往醉后”。稍微了解傅先生的人都知道,“贪杯”,乃傅抱石之最大的嗜好。

  傅抱石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爱好的,谁都说不清楚。其子傅二石回忆说,还在金刚坡的时候,父亲喝酒就很厉害,我每天得跑二里地替他打酒。他的画案上,永远缺不了酒壶和酒杯。

  一年除夕,晚饭后,他照例摊开宣纸,一边寻笔墨,一边找酒杯。然后开始饮酒挥毫。一幅“山水”在他的“酒气”中出现了。他得意非常。当他把酒壶里最后一滴酒喝干的时候,身子已不由自主了,很快酣睡过去。第二天,他照例要审看一下昨晚的笔墨,以加工修整。一幅画往往在这时候才算完成。今天怪了,昨晚的画不见了。桌上没有,地上没有,墙上也没有。为此,他懊恼不已,整个春节没有过好。忽然有一天,他在房内大吼一声。夫人慌忙跑了过去。原来他在整理房间时,在蚊帐顶上发现了那幅失踪的“山水”。这个时候他才弄清,他在大醉之后,早已将画涂成黑墨一堆,随手又将其抛向了帐顶。

  罗时慧先生告诉我,傅抱石在家作画,一般是不让客人观看的。为此有人说他“保守”。这未免冤枉他。罗时慧说,其实这是为了“遮丑”。因为他作画离不开酒,画得紧张时,汗水流出来也顾不得擦,任其自由泛滥;毛笔炸开了,他常常用嘴来理顺,“结果是乌口红脸,实在不堪见人”。说也怪,往往这个时候画成的画,别具一格,十分精彩。

《凤凰台上》11.jpg

▲傅抱石(右)和关山月(左)创作《江山如此多娇》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酒水奇缺,这就苦了傅抱石,一度无精打采。还是他的学生、画家伍霖生急中生智,背着傅院长,斗胆向省政府打了个报告,说刚刚成立的江苏省国画院什么都不缺,就是院长缺点酒。没有酒他是出不了画的。此报告放到副省长管文蔚的案头。管副省长阅后,二话没说,当即作出“特别批示”,保证供应傅院长每日半斤酒。傅抱石得知后,欣喜若狂多日。1959年傅抱石到北京创作巨作“江山如此多娇”。面对的最为迫切的问题只有一个:酒。那时全国各地买酒均凭计划供应。他在北京没有“计划”。几天熬下来,他实在熬不住了,不得不效仿学生伍霖生的雕虫小计,直接打报告给周总理讨酒。周总理接到报告后当天就派人给他送来了茅台,并且告诉他,在京创作期间,茅台管供,不用操心。和傅抱石先生一起创作的关山月,发现合作者傅先生有个奇怪的现象,每隔十分钟,就要离开画室一次。关氏不禁问道:“你的小便怎么那么多,老要上厕所?”傅氏被问得张口结舌。之后,关氏从傅氏充满酒味的口中突然省悟,原来他是去过酒瘾的。当二人圆满完成任务,离开下榻的北京东方饭店后,服务员从傅先生的床下发现了四十多个空酒瓶。

  一波三折的大会发言

  1956年8月22日,是世界文化名人雪舟逝世450周年纪念日。傅抱石从报上得知,日本、美国、瑞士等国都准备隆重纪念这位日本十五世纪划时代的画家。他认为中国也该对此有所表示。

  于是他给北京一家出版社写了封毛遂自荐的信。大意是,雪舟已列为今年世界和平理事会纪念的文化名人。此人来过中国,和中国一明代画家也有相当深厚的友谊,应该给予宣传,让人民有所了解。贵社如能出版雪舟的画册,我愿为画册作序。

《凤凰台上》12.jpg

▲雪舟71岁像

  出版社很快回函了,但没有肯定的答复。他们认为,此事重大,纪念雪舟应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负责,出版社难以承担。傅抱石赶紧投书社科院。谁知社科院将“球”踢回出版社。这令傅抱石大为恼火。他想,只有找文化部了,否则事情要泡汤。信还没有写出,事情有了转机。原来是周恩来总理过问了。他指示,不仅出版社要出画册,文化界还要集会隆重纪念,同时,委托中国美协撰写发言稿。

  出版社立刻改变了态度,客客气气邀请傅抱石作序。傅抱石接下任务,在火炉南京挥汗20天,反复修改,最终完成了序文。

  文稿送到中国美协,反应极佳。考虑到出这本画册的重要性,美协研究再三,认为还是以集体署名为好,并且希望傅抱石再写一篇学术报告,准备到纪念雪舟的大会上发言。

  对此,傅抱石很不高兴,但还是答应了下来。

  很快,北京又来了信函。因为考虑到傅抱石不是共产党员,且身份又是一般的大学教授,不能作为政府的代表出席发言,故报告将由他人代读。信函对他付出的劳动表示感谢,随信附了张请柬,请他参加纪念大会,以示谢意。

《凤凰台上》13.jpg

▲雪舟《西湖图》

  至此,傅抱石终于忍不住了。他冲着夫人嚷道:“这个会,我是不要去了!”气愤地将请柬扔到地上。罗时慧看看丈夫,替他从地上拣起请柬,劝道:“你得去,这件事,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

  傅抱石咕噜一句:“你懂什么?”就不再作声。

  第二天早晨,罗时慧去丈夫画室,照例替他磨墨。傅抱石将一包东西递了过去。

  “什么东西?”

  “报告呀。你快去给北京寄去!”

  几天过去,北京来了份加急电报,请傅抱石本人火速进京。经文化部研究决定,学术报告由傅抱石本人在大会上宣读。

  事后,知情人告诉傅抱石,文化部的最后这个决定是周总理作出的。

  一生没有任何政治“帽子”

  郭沫若曾对他的秘书王廷芳这样评价过傅抱石:“抱石是个好人。他是个书生、艺术家,不是政治家。”又说,“他有时会感情用事,但他绝对不会损害别人。”

  解放初期,美术界曾刮过一阵子民族虚无主义之风。有人主张美术院校不要再开设中国画课程。后来,中国画教学果然纷纷下马。对此,傅抱石极为反感。他几乎逢人大声疾呼。他说:“中国画家应该为自己的事业自豪,应该举起自己的大拇指进入世界行列。”他还写了篇《偶然想起》的杂文,对某些文艺政策作了直率的批评。由于他的坚持,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仍保持了中国画教学。这件事得罪了不少人。反右时,有人以此说事,想整他。由于郭沫若的保护,傅抱石有幸逃脱。

《凤凰台上》14.jpg

▲傅抱石与郭沫若

  当时是吉林省委宣传部长的宋振庭生前回忆傅抱石时说:“傅抱石个性很强,和谈不来的人在一起半天不说一句话。解放前是这样,解放后还是这样。他最怕有领导干部在场的应酬。这时候他的话最少。当他发现我还能和他谈金石书画,就很奇怪,说‘共产党还有你这样的干部?´”

  1961年秋,傅抱石应扬州美术界之邀去作报告。报告作了三个多小时,听者诚心,说者痛快。真正的畅所欲言,欲罢不能。在说到齐白石的篆刻艺术时,他竟然列举了一方齐白石为蒋介石刻制的印章“蒋中正印”,还左右分析,大加赞赏。他是真的忘记了当时的“阶级斗争”严峻形势,完全冒了天下之大不韪。报告完毕,即有人向他提醒:“你什么例子不好举,偏偏要举蒋介石的印章?弄不好要找麻烦的。”傅抱石仍沉浸在报告成功的兴奋之中。他不以为然地说:“齐老的那方印章确实是精品啊。这和蒋介石有何关系?”

  有意思的是,这段近千人在场亲耳聆听的“反动言论”,竟然无一人向上报告。因此傅抱石也从没有因为此事受到过什么责难。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68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