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澳门邮政和中国文化艺术基金会联合出品了一套以书法作品为题材的邮票,在邮政史上,以绘画为题材的邮票屡见不鲜,但是以书法作品为题材的邮票却少之又少。本次澳门邮政推出这套邮票的作者并不是书法界耳熟能详的人物,而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学术研究从大学史开始,其代表作是为众多学界前辈称赞的《燕京大学1919-1952》。同时,他还是一位诗人,迄今为止已写了500多首旧体诗,他就是陈远。
得知澳门邮政出品陈远书法作品邮票的消息,长三角美术家网记者江左连线了陈远,以下为访谈部分。
邮票上的艺术名家——陈远
澳门邮政、中国文化艺术基金会联合出品
江左:最近,澳门邮政推出一套以您书法作品为内容的邮票,您可以谈谈其间的过程吗?
陈远:我不知道你想知道什么过程,我所知道的也很有限,就是忽然有一天接到电话,说澳门邮政想推出一套以我的书法作品为内容的邮票,让我准备。我一开始以为是骗子,也就没理这茬,结果呢,对方依然坚持联系我,很耐心的跟我解释,并且设计了样稿给我看。我一看还挺漂亮,就答应了。这就是我所知道的过程。
江左:邮政史上,以绘画作品为内容的邮票比比皆是,但以书法作品为内容的邮票还很少见,您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陈远:你这个问题提的好,但我还真的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如果让我说的话,我觉得是因为书法的门槛比绘画的门槛要高,绘画直接带来视觉的冲击力,书法则比较含蓄,这就导致了书法是一件曲高和寡的事。我们看古人排序说诗书画印,或许书法的顺序和重要性是排在绘画前面的。还有古人画画落款一般都是某某写,而不会说某某画,绘画必须以书法为基础,没有书法的基础,画画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但喜欢视觉冲击力的人还是多数,用绘画作品为内容来做邮票,肯定比以书法为内容做邮票更受欢迎。
邮票上的艺术名家——陈远
澳门邮政、中国文化艺术基金会联合出品
江左:可以谈一谈您对书法的认识吗?
陈远:我对书法的认识一直处于一种变化的状态,因为总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大概是从六岁写字,那个时候能看到的字帖也就只有颜柳欧赵,我很喜欢颜体,就从颜体开始临帖,到了中学的时候,在我们县里举办的书法比赛中还获过几次奖,让我很是得意。后来我才明白,那时候的奖与其说是奖给我的,不如说是奖给颜真卿的,或者不如说是因为我学颜真卿学的像。真正的对书法有一点了解,是我碰到了先师黄永厚先生,在他的启发和引导之下,我跟着他从甲骨文金文一直到摩崖石刻,再到之后的各种书体,一路看下来,我才知道,原来书法的内容是可以这样丰富。
江左:能讲一讲您跟黄老学习的契机吗?
陈远:我很愿意谈这个问题,或有因缘巧合。如果问我跟黄老学习有没有契机,现在想起来也还是有的,这件事儿我曾在文章中写过。读中学时有一次在报刊亭看到了创刊的《书屋》杂志,封二就是黄老的画,具体内容我忘了,但是那种震撼的感觉还在,过去看画是画什么像什么,画牡丹画芍药,都要像真的一样。黄老的画不是那样,黄老的画画啥不像啥,但是仔细一琢磨,还就是那样,所谓似与不似之间,黄老的画里有着独特的精神。再者,黄老的画总是跟着长长的跋语,读起来有点费劲,如果仔细琢磨,也会会心一笑。
然后就是我来到北京,又因缘巧合的在一次场合中遇到了黄老,然后又因缘巧合的和黄老做了邻居,如果说契机这大概就是吧。
在黄老生命的最后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会去他家里,没有拜师之前,是我讲的多,给他讲外面的消息,以及我对历史的一些想法和见解。老爷子喜欢听这些东西,这中间我也会拿一点我写的字去给黄老看,黄老看后并不多说,大多的时候都是笑笑说写的挺好。当然,我知道这是黄老的客套话。
邮票上的艺术名家——陈远
澳门邮政、中国文化艺术基金会联合出品
江左:为什么说是客套话呢?
陈远:这么说吧,我虽然学写字的时间比较早,但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水岭就是认识了黄老。此前以为自己懂,实际上没有入门,认识了黄老之后,他才带我入了门。大概是2008年吧,我跟黄老提出了想拜师的想法,黄老不置可否,问我为什么想学书法,是为了跟以前的人学的写的像吗?如果只是这个原因的话,那你现在写的也很像。黄老又接着说,那和做古人的奴隶有什么区别呢?所以黄老之前的话,不过是一种客套,或者是为了不打击我写字的热情的一种鼓励。
江左:您当时听了黄老的话是什么感受呢?
陈远:当时没听懂黄老的话是什么意思。
江左:然后呢?
陈远:然后黄老就拿给我一本字帖,就是石门13品当中的石门铭,说这本字帖你拿回去看看。
江左:记得您在文章中写过这件事。
陈远:对,这件事可以说是我书法入门的开始。黄老很少用书法这个词,他只说是写字,我现在也是如此。书法没有那么玄,说到底还是为了表达自己。如果说一个人只是掌握了一些技法上的东西,只是会抄写一些古人的文章诗词,不能说没有意义,但起码意义不大。比如说,一百个人都用欧体来写“白日依山尽”,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它的意义又在哪里?当前,在大众层面甚至一些书法界的人看来,所谓的技法还是追求形似,追求结体上的相似,在我看来这是有很大问题的。
邮票上的艺术名家——陈远
澳门邮政、中国文化艺术基金会联合出品
江左:能不能展开说说?
陈远:如果书法仅仅是为了形似,那我们就不会看到如现在这般丰富的书法史。所谓的“技法”通过短时间的训练就可以做到,而字写的好,往往是需要一辈子的时间。赵孟頫说:结体因时不同,结体千古不易。这话也对也不对,至少我们从现在看,学碑和学贴在运笔上就有明显不同。只有回到运笔的基本问题,才会明白写字是需要时间的,也才会不停的精进。最后达到所谓“技进于道”的境界。
江左:但您又常常说技法不重要?
陈远:是不重要,但是要有。这是个基础,支撑为表达寻找合适方式的基础。这对于古人不是问题,古人本身就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毛笔书写是他们日常的一部分。但今天不同,所以还是要有这个基础。现在很多娱乐界的人进军书法领域,给他们站台的人常说技法不重要,这就是笑话,技法不重要是对掌握了基本技法的人说的。
邮票上的艺术名家——陈远
澳门邮政、中国文化艺术基金会联合出品
江左:如此说来这像个悖论。
陈远:其实不矛盾,我常常说书法的评判是个综合的维度,仅仅从一个维度去评判就如同盲人摸象。一个人的学识、才气、人品、经历、技法都是他书法面貌的一部分,所以潘伯鹰先生说,一流书家的作品是和他的生命合而为一的。不懂得这些,仅仅去追求技法也是舍本逐末。我们看书法史上那些经典作品,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寒食贴,都是和书写者的人生经历糅合在一起的,不可分离。
江左:您觉得您这些说法在多大程度上能得到书法界和大众的认可?
陈远:不知道,也不重要。我现在越来越体会到,或者说对于我自己而言,表达,是为遇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而不是为了去说服别人。不要去试图说服别人,贝多芬不是说嘛: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是白搭。另外,一个世界,多些不同的声音,总是比只有一种声音好。只要是通过了自己真诚的思考,所有的声音都是值得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