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陈仲明
陈仲明先生在书房 | 苏南摄影
艺术家简介
陈仲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祖籍江苏东台,1953年出生于江苏泰兴,197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音乐系。后潜心专攻书法艺术,在南京师大美术学院、文学院执教书法数十年。其《朝鲜书法史》连载于《书法报》。多篇论文、译文刊载于《书法研究》《中国书法》、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造型艺术研究》等期刊,参加编著《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中外文化辞典》,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陈仲明书法集》。为南京鼓楼、甘熙宅第、扬州大明寺钟楼和鼓楼、南京夫子庙牌楼、南京阅江楼、南京郑和纪念堂、南京杨廷宝故居、广东南关古庙、安徽琅琊寺大雄宝殿、泰州牌楼和望海楼碑苑、国家古银杏森林公园、徐州彭祖园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和大学校园题书,或匾额或长联或镌石,意在求索深沉凝重浩阔高远之境界。20米长的隶书《延陵赋》碑石墙,其悠远古朴的书风,一展透迤历史之壮阔。
掩卷默听纸上声
文/陈仲明
陈仲明-掩卷默听纸上声
此语十多年前写过,记得是鲁迅说过的话,看了那篇文章,觉得此语颇具深意,抄录在笔记本,可惜当时没有记录那篇文章的名字,后来就再也找不到出处了。记忆中搜存,这确实是当年看到鲁迅文章而抄录的。
看来读书作笔记,也容不得仓促和马虎。如这一句,记下内容和出处,最好再写上记录的日期。时光荏苒,再翻看笔记,就明确无误了。
我当时把鲁迅此语写成横幅挂在书房。由于是即兴而书,主文的七个字,那个“声”字,随着墨汁的耗尽而运笔未止,笔锋尽呈枯涩飞白,犹如屈铁枯藤一般老辣。悬挂壁间多年,一老乡喜欢此横幅,我忍痛割爱而出。昨天再写此语。最后的跋语,写了“抚卷而思”,“抚卷”和正文“掩卷”相悖。抚卷和掩卷是两个意思,两个时间段。抚卷是正在看,掩卷是看后把书合上。于是把跋语重写。
夜深人静,掩卷而思,纸上声,心灵之声思想之声也。
南师大德风园的故事
文/陈仲明
南师大随园校区德风园
南师大德风园碑石-陈仲明题
南师大随园校区,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该和民国金陵女子大学有关。中山陵的设计者吕彦直曾作为美国建筑师墨菲(Henry Murphy)的助手,参与金陵女子大学和燕京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昔日金陵女大,如今的南师大随园校区,不少建筑和燕京大学极其相似。
100号大楼后面的池塘景区,是学校重要景区。2000年前,旅美华人、美国世界孔子学会顾问陈王月波女士联系,台湾味精大王杨清钦先生出资,建设随园德风园,池塘里有了曲桥和敞天亭,还有孔夫子雕像,化学楼那儿还建设了紫藤园,那儿还有一碑石《清钦台》(由我题书勒石),估计也是杨先生出资建设。
陈仲明向杨清钦先生赠送个人书法集
在随园100号贵宾厅,南师大黄涛副校长(左二)接待台湾味精大王杨清钦先生(前排左),我(前排)向杨先生赠送个人书法集。那一次参与接待的还有陈王月波女士(左三)、钟陵教授(右一)。
陈王月波女士,慈祥而热情,记得最后一次和陈王月波女士见面,她和我说:我今年42公岁。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公岁”这个名词,不知道公岁是国际上的一个名词,还是老太太的幽默之词。那时我在她面前,就是一个小年轻。其中有一次,她说,为了德风园那儿的雕像,她自己到晨光的雕塑公司去谈判,我记得她说雕像的造价是五万元。老太太还告诉我,民国时她家的民宅在山西路那儿不远。
如今过去了二十几年,不知陈王月波老太太还健在否?老太太慈祥的形象时时浮现在脑海。
陈仲明书法作品欣赏
陈仲明-福
陈仲明-惜缘
陈仲明-诗三首
陈仲明-登幽州台歌
陈仲明-最难风雨故人来
陈仲明-白居易诗一首
陈仲明-静思
陈仲明-苏东坡诗一首
陈仲明-李白诗一首
陈仲明-苏东坡诗一首
陈仲明-苏东坡诗一首
陈仲明-苏东坡诗一首
陈仲明-雨中灯下联
陈仲明-诚
陈仲明-风入松
陈仲明-无边若沺
陈仲明-苏东坡望湖楼醉书其一
陈仲明-居高声自远
陈仲明-长寿
陈仲明-宾童龙诗一首
陈仲明-李白诗一首
陈仲明-李白诗一首
陈仲明-李白诗一首
陈仲明-李白诗一首
陈仲明-少年游佚名词一首
陈仲明-少年游佚名词一首
陈仲明-历史不是让人打扮的小姑娘
陈仲明-梦
陈仲明-自作打油诗
陈仲明-暖阳
陈仲明-一庭满架联
陈仲明-千人之诺诺
陈仲明-松龄鹤寿
陈仲明-虞世南诗一首
陈仲明-薛莹诗一首
陈仲明-韦应物诗一首
陈仲明-李白诗一首
陈仲明-仁者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