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张恩利的大型回顾展“张恩利:表情”11月8日起在龙美术馆(西岸馆)举行。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1月14日。张恩利表示:“这次回顾展并不完全是关于自我艺术的回顾,也是社会和时代的回顾,我希望它像一面镜子,让每个人都能找到一种自己的感受。”
展览从艺术家绘画生涯中反复描绘的“线条”出发,以2023年最新创作的蓝色抽象作品为结尾,展出的百余件作品涵盖了张恩利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以人物为主的肖像、2000年代至2010年代初日常之物的肖像,以及2010年代初至今创作的抽象肖像绘画。 不同阶段的创作反映了张恩利三十余年来对于艺术创作的探索,无论是早期对城市人物的关注,还是最新的抽象肖像绘画,都贯穿了张恩利对人、物和空间的持续性关注。
在这三十余年的线索中,观众可以回望张恩利最初开始画油画时,怀抱着要成为艺术家的愿望而创作的作品——《自画像》(1987年)、《色纸挡住的灯光》(1990年)、《悲伤》(1992年)。据悉,这些作品因社会生活条件的限制,尺幅不大,但这个短暂的创作时期中的绘画,有着鲜艳的色彩,红色的背景上绘制了人物、静物或抽象的物体等,让人印象深刻,也暗示了张恩利绘画创作至今始终贯穿的关注对象。
循着三十余年的线索,观众还将看到恋人、少女、屠夫等寻常人物的时代刻画,或宴席、酒吧、舞池等场景描绘;看到容器、纸箱、桌椅、水槽、管子、皮球等日常物品的肖像,或花园、天空、树等自然静物的生命写照;看到艺术家对家人和母亲的深刻情感,或被抽象为线条的各式各样的人物。“线条”成为这三十年线索的纽带,通过其颜色、走向、粗细等形式指向了艺术家想要传递的“情绪”,以“肖像”阐述“表情”。
据了解,张恩利每个阶段的作品都独具其风格,但创作的主题或技法上的改变并不突然,而是贯穿其创作风格的自然转变。当观者沉浸在张恩利不同系列的作品中时,便能察觉到作品之间内在的联系,即艺术家自始至终对生活、人文的关注和关怀,体会到张恩利为本次展览所写的——“万物皆肖像”。